之默物语:
今日,只因这个懂事的孩子, 只因这个艰辛的父亲。
我要写下关于父亲的文字。
赞颂那些,艰难里劳作,生活中挣扎,岁月里奔波,时光中佝偻,而爱,却从未减退的,父亲。
01
今天,无意间看到一则新闻:《夜盲症父亲卖甘蔗养家 儿子每晚到村口守候》。
患有夜盲症的肖勇兵,安徽人,42岁,妻子因贫困离家出走。如今,为了养活自己和儿子,他每天都要到离家5公里的职业技术学院门口去卖甘蔗,天黑才回家。
父亲天黑看不见路,经常走错路口,为此,儿子肖涵松每天放学后,都要到村口去接他。
每次,肖涵松都接过父亲的小三轮,父亲在后面推着。天黑了,肖勇兵看不见路,推车可以减轻肖涵松的负担,又可以为自己指示方向。
这是一个懂事的儿子,明了生活的不易,懂得父亲的艰辛;所以,他努力学习,成绩总是保持优秀;所以,他村口遥望,天天接父亲回家。
02
想起那天,看《朗读者》,那一期的主题是《礼物》。
当时,第一个嘉宾是李亚鹏。
说实话,我没有看过他演的电视。因为不喜欢。但是,我却深深为他对女儿李嫣的爱所折服。
他说,当生下李嫣时,他也曾经痛苦过,后来,他想,既然上天给了他一件有缺陷的礼物,他就要让这缺陷成为她的荣耀。
于是,李亚鹏于2006年11月成立了“嫣然天使基金”,去帮助那些和李嫣一样的唇裂儿童。2012年,更在北京筹建了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
而每年,李亚鹏一定会和自己的女儿过生日,无论生意多么忙。
如今,每每看到李嫣阳光灿烂的笑脸,我总是在想,纵然李嫣有一个王菲一样太过洒脱不靠谱的母亲,却幸运的拥有一位沉默稳重,为了女儿可以放弃一切的父亲。
当朗读文章时,李亚鹏选择了朱自清的《背影》。他说,当年他与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也是在车站。父亲离开时,他跑到父亲身边,说,爸爸,没有招待好您。他的父亲笑着说,说什么呢,快点回去吧。没有想到,回去后两星期,父亲便心脏病发作,突然离世。
车站送别,竟然成了诀别。
读《背影》时,李亚鹏眼中泪光莹莹,我也听的,眼角濡湿。
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就那样重重的戳中了我的心脏,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03
父亲写的一手好字,我能有今日的书写,全得益于父亲当年的严格要求。每年过年,家里来让父亲写对联的,总是排着队。父亲常常要写到半夜两三点。
父亲画的一手好画。我小时候家贫,父亲就用塑料钉在窗户上挡风,为了漂亮,父亲会在上面画竹子,画鸟雀,画的最拿手的,是老虎,我后来也能够在绘画上小有所成,也来源于父亲的熏陶。
父亲读书很多,也算书香门第出生,虽然后来因为成分原因,未能升入大学,却也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年少时,我读的书,都是父亲收藏的一些线装书。
从父亲那里得来的,最多的,是做人的道理。
因为贫穷,总是被人看不起。直到如今我还记得,那年冬天,被同村两位家境富有的女同学拦截在悬崖边上,不让回家的情景。当年八岁的我,回家对父亲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跳出农门,等我将来发达了,也这样报复她们。
父亲听到我的话,对我说,孩子,你要记住,第一,宽容比恨要快乐,放下才能前行的更远;第二,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成为你自己。
这么多年,当生活狰狞着面目裹挟着恶意向我涌来,我能够坚强的咬牙面对;当我遭遇曾经真心相待的朋友在背后对我无数次诋毁,我能够笑着释怀;我想,都是因为,父亲曾经教导我的话,已经在我的心底,根深蒂固。
04
年轻的时候,风一样流浪,未曾懂得父亲沉默里的深爱。
当年,执拗的辞职远走,当办妥所有手续最后才告诉父亲,我以为,父亲会狠狠地骂我一顿,毕竟,离开体制内,跳到体制外,于农村出身的我而言,意味着太多的放弃,而他,是曾强烈的希望我此生,就那样在小城安然度过的。可是,他只是沉默的抽了两支烟,说,如果离开,你觉得更快乐,爸爸支持你;如果有一天,外面你待不下去了,记得,爸爸永远在家等着你。
那一刻,我泪如雨下。他多么了解他倔强的女儿,明白从我辞职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想过给自己留下退路,纵然剑戟加身,也绝不会回头;然而,一个女孩子孤身打拼的艰辛,他太过清楚。所以,他说,永远在家等着我。
即使,全世界都将我抛弃,即使,全世界都与我为敌,这个男人,却仍是给我最多深爱的人。
后来,漂泊多年,我很少告诉他我的生活。忙着生计忙着自己所谓的事业,我以为,衣锦还乡,是对他最大的回报。我以为,只有混的人模狗样,才能够让他对我当年的选择,不再耿耿于怀
直到有一年,我回小城办事,顺路折返回去,看望已经半年多没有见的父母。
见到我像从天而降似的站在门口,父亲竟然有点手足无措起来。他招呼着母亲,说,你看,你看,那个,那个,女儿回来了。母亲从屋里跑出来,嗔怪父亲说,你怎么不让孩子进屋呢?你爸啊,天天念叨着你,这回来了,倒不知道该怎么了,老糊涂了。母亲一边说,一边把我拉进屋。
父亲亦步亦趋跟在身后。
进了门,父亲从柜子里端出了几个烤土豆,说,闺女,你吃,你吃。
母亲又白了一眼父亲,拿水果啊,就让吃个烤土豆。你爸呀,总说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回来,老惦记着你爱吃烤土豆,天天晚上小火炉里烤两个,说等你回来吃。
我的心,酸涩的像被浸在了柠檬水里。
05
因为年轻的时候,父亲过度劳作,总是浸泡在水里,如今,腿脚不便,走路蹒跚的厉害。
临离家时,父亲执意要送我都巷口。
500米的路,父亲走了十分钟,我默默地陪着他,无数曾经的画面,一帧一帧在眼前翻飞。
年轻的父亲让我坐在他的肩膀上,在巷子里疾步如飞,我咯咯的笑;父亲推着自行车,瑟缩在寒风中,等着初三放学的我;我去读大学,他背着我沉重的行李,就像背着一小团棉花......如今,那个健康的、年轻的、身强力壮的父亲哪里去了?岁月将所有的责难,都无情的抛给了他,让他在时光的残忍里,体会儿女不在身侧的凄凉。
又是寒风起。
风吹起父亲的白发,也吹皱父亲的衣衫。他佝偻着身子,浑浊的眼睛看着我,纵横的皱纹似默默的诉说岁月的苍凉。
临别,他对我说,一个人在外,要注意身体,别太拼命。你挣多少钱,都是我值得骄傲地女儿。母亲轻轻地对我说,有时间就多回来看看,我们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再也见不到了。
我拼命地点头,也拼命地压抑眼中的泪水。赶紧转身,我走向车里。
我不想在他面前哭泣,我怕他担心,怕他难过。
回头,看见父亲刚刚转身,在风里,就像一枚被风干的吹皱的果实。
我的眼泪,决堤而出。这背影,我还能再看多少年?而我,还可以这样被当做孩子,多少年?
06
记得三毛在《背影》中曾经写过一段话:“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面对面的看一眼,不再隐藏彼此,也不只在文章里偷偷的写出来,什么时候我才肯明明白白的将这份真诚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向你们交代得清清楚楚呢。”
或许,在我们与父亲的交流中,永远是这样的背影相对。我们从不曾矫情的对父亲说过“我爱你”;我们从不曾像与母亲絮絮叨叨一样与父亲喋喋不休。很多年里,父亲只是一个存在的符号,与我们血脉相连却又总是若有若无的躲藏在母亲的身影里,我们也几乎忘记了,很小很小的时候,他的爱,曾经那么深那么厚。
总有人说“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年少时分,何曾想过,会有生死离别的一天?如今,当我们已经步入中年,当我们曾经帅气年轻的父亲已经垂垂老矣,当我们每次与父亲相见一次,便是在这人世里,少见一次面。一位朋友,因为工作繁忙,总是脱不开身,当他终于休了年假回家时,却是去参加父亲的葬礼。
后来,每每说到这件事,四十岁的男人,当着妻子的面,泪流满面。他说,现在才明白,工作可以再找,父亲没了,就再也见不着了,有时候,半夜醒来,很想叫一声爸爸,却再也没有人听了。
亲爱的你和我,在生活的洪流里,我们被迫辛苦辗转,我们以为,父母需要的,是我们衣锦还乡的荣耀,我们以为,父母看重的,是我们日进斗金的财富,其实,都不是,他们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安安全全的活着,可以多抽点时间,回去看看他们。因为,我们从来都不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一个会先到。
最后,就让我用泰戈尔的这首《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作为文章的结尾吧。谢谢今生,我们能够,与,最爱的父亲,相遇。
愿我们,都能够,在来得及的时候,去看看父亲,看看母亲。
“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
就让我永远感到恨不相逢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日子在世界的闹市中度过,
我的双手捧着每日的赢利的时候,
让我永远觉得我是一无所获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坐在路边,疲乏喘息,
当我在尘土中铺设卧具,
让我永远记着前面还有悠悠的长路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屋子装饰好了,箫笛吹起,
欢笑声喧的时候,
让我永远觉得我还没有请你光临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献给你,我最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