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在哪里看过,总之有个印象,是说中年人才适合读鲁迅,而不是义务教育时候的学生青年,于是中年的我在微信读书上找了个鲁迅全集。首先看的是呐喊,中国历史上尽是吃人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狂人日记。暂且不提,这篇只谈孔乙己。这应该是高中的语文课本里学过,只记得回字有四种写法,孔乙己是个值得批判的反面人物。这些是中心思想,是标准答案,如果错了,是要扣分的。然而重读下来,我却内心惶惶,因为竟然发现自己很像孔乙己了。比如邋遢的形象,说话满口“逻辑”,是唯一穿着“博士”长衫却没钱“坐着喝酒”的人。再比如来一瓶酒,一碟熟腰果。好喝懒做,君子固穷,连个秀才也捞不到。而更令我心有戚戚焉的是周围并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或者至少尝试过的。去理解一个人总是很难,而人们更喜欢简单的事情,比如贴标签,比如非黑即白,比如红颜祸水,不一而足。孔乙己是上过学的,是有些知识的,然而没有进学,水平不够,是个半吊子,半瓶子晃荡。母亲常对我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不就成了孔乙己么?像张益唐,在成名前很有点这样的味道。四五十了才勉强成了亲,有没有美好的爱情那就很难说了。他好歹是幸运的,那无数没那么幸运的老张们呢?可不就是新时代的孔乙己么?鲁迅是个冷酷的人,文章最后非要加上一段孔乙己断腿后趴着来喝酒的故事。情感上来说我很讨厌这画蛇点睛之笔,这段之前就可以完美结束了。少了这段吃人的描述,孔乙己便更有代表性了。有私心毛病,有点知识技能,却不足以支撑自己的梦想,得不到普遍的理解或者尊重。社会是在进步,然而,现代孔乙己却似乎越来越多了。
重读孔乙己_BoZH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