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怎样才能学以致用呢?
用输出倒逼输入。你至少要做四种输出,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1.记笔记
推荐的方法比较特殊,我管它叫“两轮笔记法”。
任何一次学习,你都要把笔记分成两轮来做。
第一轮,是在你学习的当时来记笔记。你可以把笔记本从中间画一条线,左边记老师当时说了啥,或者书上写了啥;右边,记你当时知道这个信息时,自己的感受。当然,你也可以用两种颜色的笔来区分,这不重要。
为什么记笔记的时候,你要专门开一列,来记自己当时的想法呢?因为记笔记,其实就是缝合。把新知识缝合进自己原有的知识网络里,记录你的感受和联想,就相当于连接了自己脑子里原有的知识。
要注意,在记录的时候,不用记下所有的东西。你只需要记最重要的信息和关键词就行。
比如,我那天听别人说“怎么发动员工创新”,他说了一句话,“从点兵点将到人才涌现”。我的本子上只需要记一个词,“涌现”。如果怕记不住的话,我最多再多记一个词,“点兵点将”。看到这两个词 ,我就能想起当时的对话来。
就只记几个关键词,千万别记多了。因为如果你只顾着埋头奋笔疾书,你就会看不到老师的表情、状态,反而漏掉了更多更重要的信息,还可能会丧失跟对方交流的机会。
第一轮笔记最好用手写,记忆的效果更好。
第二轮,就要对照着关键词和速记,再完整地梳理一遍。
梳理什么呢?梳理你自己的逻辑。对方当时怎么讲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些内容对我有用?哪些内容冲击了我的观念?重新按照自己的逻辑,把它整理出来。
注意,两轮笔记之间的时间,不要隔太久。最多一天,就要做二次整理。
总的来说,记笔记的原则就一条:不值得花的时间,全部省下来;值得花的时间,咱就认真干。
2.讲小课
到底有没有真正消化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最简单的验证方式,就是讲给别人听。
我推荐的方法,叫做“十岁假设法”。就是你假装把学到的知识,讲给一个十岁的小孩听。为啥是十岁的小孩呢?因为十岁的孩子有这么一个特点:所有具象的事物,他都已经能懂了,但是所有抽象的、复杂的概念,他基本上理解不了。
这就倒逼我们,不管我们学的是量子力学、古典文学,还是商业金融,不好意思,原样转述是没用的,一定得能把概念转化成具体的例子,才能让一个十岁的小孩听明白。
你在讲课的时候,马上就能发现,哪儿卡住了,讲不下去了?逻辑能闭环吗?对方如果追问我,我能扛得住吗?我能举出例子,让对方更明白吗?如果不能,马上回去再学习,因为这说明,咱们还没有把知识彻底地消化掉。
这个讲课的过程,就倒逼你完成了两件事:
- 一件事,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具体例子。
- 第二个事,你必须在真实生活里,去调用这个知识,勾连这个知识。这个过程特别有价值,可以说,学以致用的精髓就在这了。
刚才说的十岁小孩,是个假想的对象。实际上,你可以把你的所学讲给任何人听,比如你的家人、同事、朋友都可以。如果在你转述的时候,对方都能听懂,而你自己也觉得说得很来劲,还能扛得住对方的追问,那这个知识,在你这就算被消化了。
3.会迁移
这一步非常关键,可以说是核心,就是迁移。
什么叫迁移?就是把能A知识灵活应用到B领域,能把B知识迁移到C领域用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是学以致用的高阶状态。
那怎么实现知识的迁移呢?
特别简单,就是每学到一个知识,强行问自己两个问题:
- 1.我所学的这件事,它能用在什么地方?
从消化概念,到想象应用场景,就往学以致用的方向,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请注意,这里你一定要连续地追问自己,尽可能多想几个应用的方式。比如,你还可以强行用这种知识,来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当中。
当你不断追问“这个知识能用在哪里”的时候,应用知识的思路就被打开了。 - 2.这个知识不能迁移到什么地方?
我要提醒你,你一定要逼问自己:这个知识在迁移过程中,有没有不能用的场景?
有人告诉你一个经验的时候,你就得问问,他的经验是在什么背景下长出来的?也就是说,他的团队、他的业务是什么样的?组织类型是什么样的?很快你就会了解到,对方是保险行业,是一个相对松散的、自己为自己负责的团队。但对你来说,你管理的可能是工程师团队,这是需要高度协作的团队,个人的贡献并不能简单地切分出来。这时候你就明白了,他的经验很好。但是,由于我们团队的背景不一样,那个知识,我迁移不到我这儿来。我应该有选择地去使用我所学到的东西。
在知识迁移的时候,你不仅要多想几个可以“迁移的地方”,还要多想几个“不能迁移的地方”。这样,你才对知识的应用和学以致用的过程,建立自己的手感,这才能实现举一反三。
4.列操作清单
真正的学以致用,一定有艰难的一跃。这个跃升是什么呢?就是光想不行,咱得真干,而且还得给自己列出一张操作清单。
因为,你真干了之后,你只有能拉出清单来,知道你所有操作的关键点在哪,你能做这个总结,你才算把这个知识,真正地内化和固化成自己的能力。
做完第一次,我就可以做一件事:根据我的经验和感受,拉一张操作清单。 哪些动作是对的,观众有正反馈;哪些动作是错的,观众咋没反应。这么一来,我前面学到的所有知识,就全部在我的能力里面,被印证了一次。那好的怎么固化下来,不好的怎么去修正,强迫自己写10个要点,努力把所有细节全部覆盖到。
这就是清单的好处,它会倒逼你穷尽在这个问题上的所有思考。
当我有了1.0版本的操作清单,这就是此时此刻,我的能力和我的所学。然后再去学习,再尝试,再迭代清单,从1.0版本到2.0、3.0……10.0,一直到现在,“怎样做直播”这项能力,才算是长到了我身上。
拉操作清单,是我认为巩固我们的学习和建立自己能力的最好方法。
摘自 脱不花 《怎样成为高效学习的人》04 怎样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