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问候最有能量最有学习行动力的六组家人们早上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燕子。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非暴力沟通》之听后感。
下面用三分钟的时间从听之前,听之时与听之后的心理层面上的变化。希望通过我的分享,大家对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中发生的力量,竟是如此之大。
还没有真正接触到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时候呢,我平常对女儿的语言都是非常苛刻的,带有命令式的。让宝贝长期在这样的一个语言暴力沟通成长。埋下了有害的影响。导致宝贝没有一个自信的感觉。做事情总是畏手畏脚。生怕自己做错事一样。
当接触到坚持星球的时候,我通过每天晨读晨讲,说出自己的感受之后。让我对非暴力沟通一个深入的了解。我非常认同区别评论感受。常常对于自己的一个感受没有说出来,导致妄加判断。造成了事实的歪曲。从此在心里埋下了不良影响。前几天再次听到非暴力沟通。其中第三点感受的根源--需要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①责备自己。例如,我生气地说:“我从没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②指责他人。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③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④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生气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指责、批评、评论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其一,“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义务使他人快乐;其二,“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其三,“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听完之后,我们找出一点,着重对自己的一个要求落实到位特意练习。希望每个人都从爱的角度出发,让我们生活在爱的环境当中。让孩子爱的培养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