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特别反过度网络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病毒一样传播的,所谓的人生哲理,坑爹。三人成虎,谎言听多了也变真相,更何况是浓鸡汤式的大道理。比如这句看似特别顺你毛的金句,明明处处是漏洞——
听过很多道理:你的道理哪儿听的?谁说的?具体都什么道理?这道理有道理么?在什么情况下试用?成立条件是不是本身就不存在于现实生活?...
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道理跟你有什么关系?你检验过你听到的道理么?你这一生过去多久了?你过不好是不是因为道理听多了?你过不好是不是有很多其他原因?...
我现在较少刷微博,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偶尔点开知乎又发现了这个问题,怎么就是阴魂不散呢?于是我尝试在知乎输入「道理我都懂」,然后发现问题的下半句还是真是花样颇多——
- 道理我都懂,为什么还要读书?
- 道理我都懂,别人笑我胸大,还是很难受?
- 道理我都懂,还是放不下前任?
- 道理我都懂,还是嫌弃同性恋?
- 道理我都懂,看心理医生有什么用?
我在这里严肃回应一下:你懂个屁。下面好好解释一下,我真的不想再看到这个祸害了。
1 你懂的都是什么道理?
首先,我仔细看了每个题主的问题。除了撂下一个莫名奇妙的问题就跑了,没有任何关于所谓的道理的解释,我是真的想听听他们口中的道理到底是什么的。因为往往有这个困惑的,我多问两个问题,就不攻自破了——
「前任是渣男,道理我都懂,还是放不下他」
「他怎么渣了?」
「闺蜜说他挣得没我多,个儿还矮,配不上我,还搞暧昧」
「谁问你闺蜜的意见了,你怎么想?」
「我...其实没觉得他渣」
「那你自己对他什么评价?」
「他聪明,会照顾人,暧昧我是不太能接受,不过男生暧昧很正常吧」
「说半天,你没觉得他渣,既然他这么好,你为什么要放下他?」
「呃......」
最近是失恋季还是怎么着,失恋的人特别多,所以就找了这么个例子。这个烂俗的例子中渗透了一个关键的信息:相关重要定义是脱离当事人的情境做出的。别人以他们自己的标准给渣下了个定义,可事实是你并不这么认为。所以他们的道理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你要搞明白的道理应该是「为什么你这么奇葩地以为男生暧昧很正常」吧?
道理的定义有三个基本要素:因果关系,可被证明,可被实践。
我们平时说的「道理都懂」仅仅停留在表面因果关系的理解上,很少去证明,去实践,甚至对因果关系的理解都是有偏差的。
比如,别人笑你胸大,你很难受,你所谓的道理都懂可能是什么你自己开心就好,关别人什么事啊之类的。但是这事儿哪有那么简单啊:被人嘲笑是遭遇社会拒绝,而研究表明,遭遇社会拒绝是会引发躯体疼痛的,也就是说被嘲笑这种行为就是应该让你感到难受。在我看来问这个问题就好像再问:「别人戳了我一下,为什么我觉得疼」?
再比如,大家都说冥想管用,然后你看了一下冥想是咋回事儿,然后觉得,不就是专注呼吸么,我天天呼吸呢,有什么用。你倒是试试啊先,你过日子全靠想象的么?再说了,冥想本来就是大多数人可能有用,不是人人有用。用正确的方法试了有用甚好,没有用那你就是那少数人呗,一直问什么问。
退一万步讲,你道理真的全懂了,那么也只是开始改变的前戏而已。下面介绍一下历时35年的行为改变研究结果。
2 行为转变阶段理论模型
这个模型整合了前沿咨询理论和行为改变理论中的核心原则和过程,历时35年,耗资8千万,有超过150万的被试参与其中,现在被全球的心理咨询领域从业者广泛接受和认可。行为改变模型共有6个阶段——
1 前酝酿期/没有准备期(Precontemplation/Not Ready)
这个所谓的前酝酿期,就是满地打滚的时期,且耗着呢,一般要6个月之久。看不得,听不得,劝不得,各种否认,耍赖,都会在这个阶段反复出现。屡次尝试未果,但是谁劝着改跟谁急。所以这个阶段的人,还是不要碰的好,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
2 酝酿期/预备期(Contemplation/Getting Ready)
好了,地上打完滚儿了,觉得再不改就是浪费人生了,所以开始读各种鸡汤和道理。这个时候开始听得进去需要改变的行为的种种坏处,虽然同时还是能看得到种种好处,一半一半。那么这个阶段要持续输出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慢慢将优劣1:1的平局扳到至少略有优势才可以。这一晃又是6个月过去了,但来访者还是没有准备好改变这个行为。
3 准备期(Preparation/Ready)
经过过去这一年的挣扎,心理上终于准备好了,开始尝试:联系一个咨询师,或者买本自救的书。但注意哦,只是「联系」,只是「买书」,不一定就开始咨询了,或者开始看书了。但这个动作本身是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磨刀霍霍向猪羊。这个阶段短了点,差不多需要1个月(买书买一个月,简直了)。
4 行动期(Action)
书买了,OK,爷来翻一翻吧;咨询师已经预约了,OK,爷去见见Ta。如果是戒烟,那么可能开始从一天一包烟减少成一天半包。这个好不容易的递减过程,要多久呢?再来6个月。
5 维持期(Maintenance)
行动期递减的过程是对自己的一个正强化,由于行为的强化,这种状态会更有可能保持下去,反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这个过程要保持多久算是成功呢?6个月- 5年不等。。。。保持得越久,复发的可能性就越小。有调查表明,经历12个月维持期的复发率是43%,但是5年维持期的复发率是7%,结果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所以这个过程不出现什么大的岔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段时间突然遭遇重大挫折,得,又得重新清零。
6 复发期(Relapse)
那如果很不幸,因为受刺激复发了,那么咱就从头再来一遍吧。
行为转变阶段理论模型常用于酒精或者上瘾,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平时生活中一些已经形成习惯的行为,也是符合这个模型的。所以你从道理都懂到行为上有所行动,难度程度跟戒烟戒酒是可相提并论的。所以快别到处问「道理都懂,为什么不能这个那个了」。我粗略算了一下,想要真正改变什么,做好2-7年的准备吧。Gook luck!
so...哪些道理是所谓「你懂但是做不到的」
欢迎大家留言和我讨论哦~
【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欢迎关注我们:安慰记心理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