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进入不惑之年的第七个年头,还有三年就要知天命了。人生已过一半。
回顾我的前半生,虽然没有以写作为生,但是,和写作的缘分真是不浅。
01
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喜欢听收音机。除了听《叶圣陶爷爷讲故事》之外,最喜欢听《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评书,每晚都是听着评书入睡。这种爱好,培养了我对古典文学的浓厚兴趣。
以前农村过春节的时候,镇上经常要请戏班子唱几天戏,像鲁迅在《社戏》里描绘的情形。小朋友们都只对舞龙灯、耍狮灯感兴趣,唯独我,偏偏喜欢看戏。但是,平时没有机会看戏,所以为了弥补这方面的遗憾,我找了很多有关戏曲故事的书看。
环顾我的周围,能够收罗的戏剧方面的书实在有限。饥不择食之下,《故事会》、《今古传奇》、《收获》也纷纷涉猎。
进入中学,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眼界也更加开阔。这个阶段,我已经可以接触到一些世界名著了。凡是我能够淘到的名著我都如饥似渴的饱览了一遍。遗憾的是,乡村书店的名著屈指可数,因为读者群的素质决定了这类书有点曲高和寡,销量不佳。所以,随大流,看了不少时下最流行的琼瑶和岑凯伦的言情小说以及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
广泛的阅读,培养了我的语文素养。我高中时,语文老师是外聘的一个退休老师,课上得很差劲,我基本上不听,每节课都埋头在课桌下偷看小说,但是我的语文成绩总是考全班第一。
02
一方面因为我喜欢阅读的原因吧,另一方面当然也有身处农村,同学们有点孤陋寡闻的原因吧,我对文字的驾驭能力甩身边的同龄人几条街。在我的中学阶段,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展示。
然而,那个时期,我胸无大志,没有想到要在写作方面去发挥一下特长和优势,纯属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而已,完全是信手拈来,自由发挥。周围都是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我不属于有远见、有内动力的人,我不是鸿鹄,也就跟着一群燕雀混日子。
老师们其实是很器重我的,但是,懵懵懂懂的我当时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看不懂老师的恨铁不成钢的痛苦眼神,听不进老师的苦口婆心的劝诫。我就是一块冥顽不化的顽石,老师们的规劝,等于以卵击石。
进入大学,大半心思都花在看情书和写情书上去了,反正情书就是一堆发花痴的傻话,杀鸡焉用牛刀,文学素养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03
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平凡的中学政治教师。
刚到学校的时候,校长让我和一个语文老师一起创办了朝岚文学社。我踌躇满志地准备抓住这个机会大干一番事业。
然而,现实让我很沮丧:老师们并不配合。因为他们认为,在应试教育下,成绩才是硬道理,把学生弄去搞文学创作根本是浪费时间。所以,我的宏伟计划从招兵买马开始就落空了,我成了光杆司令。
后来,我退而求其次:人不放,作品给我总可以嘛?不想让学生花多余时间创作,把课堂作文、考试作文中写得好的推荐给我总行了吧?觉得要筛选优秀作文出来很劳神费力后来,我退而求其次:人不放,作品给我总可以嘛?不想让学生花多余时间创作,把课堂作文、考试作文中写得好的推荐给我总行了吧?觉得要筛选优秀作文出来很劳神费力,那我把《朝岚文学报》选用的学生文章在刊登的同时署上指导老师的名字够公平了吧?
通过步步退让,稿源总算有了保障,去收稿子的时候也不再坐冷板凳了。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我就去支教了。
04
我去支教三年,既教政治,也教语文,还兼任语文组教研组长。
农村的孩子,大部分阅读没有跟上,所以写作很困难。绝大多数孩子的作文,错别字连篇,不忍卒读。整篇文章杂乱无章,不知所云。
为了让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至少达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晰,我给他们分析了很多范文。很多学校因为作文不好批改,都是两周写一篇。但是,我是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因为白天的教学和备课、改作业的任务很繁重,我都是把作文拿回家晚上看,然后第二天课间把学生一个个的喊到我面前亲自指导。
这样辛勤耕耘的结果,学生进步很大,我的语文素养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05
支教回来,我的孩子上小学了,然后我一直当班主任,一天到晚忙得人仰马翻的,把写作的事搁置到了一旁。
去年孩子终于上大学去了,我一下子成了“空巢老人”。我有大把的时间找不到消耗的途径。
据说有个段子说,外地人坐飞机飞到成都上空的时候,听到下面传来的麻将声,就知道成都到了。作为一个成都人,混日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打麻将。然而,我却不愿意在麻将桌上蹉跎岁月,虚度余生,毕竟我还没有到混吃等死的年龄。我总寻思着要找个意义的事情做。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汤小小的21天轻松写作训练班。后来,又进了故事班。虽然,写了几篇稿子,一篇好像也拿不出手,所以一篇都没有投稿。但是,觉得还是学了不少东西,生活变得充实了很多。
以前写的文章,自嗨的成分多一些,基本没有用到老师教的套路,故而进步不显著。这次参加提高班的学习,我希望自己能够认真一些,不要太佛系,争取也能够上几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