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我的人生就能上一个档次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后台收到一条留言:

我上过不少网络课程,做了好几大本的笔记,可是到头来,还是没觉得有什么收获。

这个时代想学习太容易了,随便打开微信,都可以搜到一大堆课程信息,标题也很诱人:

《两分钟学会水彩画》

《1小时记忆1000个单词》

《薪水翻倍,只要做到这3点》

《8招搞定你的男神,马上成为撩汉高手》

在课程介绍里,一定会有意无意地暗示“疗效奇快”、“包治百病”等等,充分勾起你的好奇心和购买欲。

其中一些比较好的文案,它本身就是一针强劲的鸡血,让人深深相信:这个课程就是我改变人生的最好机会。

听完之后,又大失所望,更加迷茫。

其实这也没什么想不通的,不就是浮躁嘛。

听课的急着“学以致用”,讲课的急着要流量、要变现。

最后,时间用掉了,金钱流出了,但能量并没有回流。

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能量。

就像我家楼下的培训班,趁着暑假的商机,恨不得全天24小时连轴转,据说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之间都要安排一个班次。

着急奔波,连午餐和午休都无暇顾及,心态能好到哪里去?

还有一种零门槛的自学方法:阅读文章。

琳琅满目的自媒体公众号,时时刻刻都在传递着无数讯息,为我们创造出“我正在努力学习”的幻象。

对,我又要来泼冷水了。

有的创业团队,会同时运作N个不同主题的微信公众号,而且每天更新。

海量的推文从哪里来?

很简单,建个群,招募一批写手,然后丢出选题,让写手们“投标”竞争,择“优”录用。

嗯哼,你关注的某些三观挺正、动辄10万+的大号,有可能就是这么做的。

争先恐后输出观点的人很多,但能给出高质量干货的,依然凤毛菱角。

总之,互联网营造的学习环境,看似宽松包容无门槛,其实非常考验人。你以为的持续学习,可能只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建一座沙上之塔。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真实案例屡见不鲜,的确有人通过一次课程、一篇文章而顿悟。

但若不先读十年书来打底,再高明的指点你也领悟不了。

02

如何走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八卦阵”,真实有效地学习?

最给力的学习方法,其实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就知道了。

只是,走捷径的心态取代了理性的认知,总想用最短的时间,学到别人沉淀数十年的知识和经验。

上学时,我大体是这样分配精力和时间的:

50%用来上课,系统性地学习;

40%用来读书,刷老师给的推荐书单+随性读书;

10%用来听讲座,汲取新颖知识和前沿观点。

毕业之后,没有了上课的便利,就调整为:

75%用来读书、思考,甚至暂时放空沉淀;

25%用来听取新的观点,获得新视角。

目前来看,还算有效。

也有一段时间迷恋“迅速学习”,听了好些微课,加了一大串交流群,结果心烦气躁,疲惫不堪,还得忍受群内的掐架互殴。

学习啊,多少需要一点孤僻品质,要集中精力,沉下心去钻研,稳稳地打下基石。

然后,诚实地去体验,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要想着寻找标准答案。

小组学习、共同成长固然不错,但也最容易被洗脑。

如果没有足够的独处空间,大脑里熙熙攘攘、众声喧哗,怎么可能独立思考?怎么可能不浅薄?怎么可能不被人影响/碾压?

即使是名师大德的教诲,也终究不如从自己生命里悟出的智慧来得踏实。

03

机缘巧合地接触了身心灵领域之后,越发觉得思考力和判断力太重要。毕竟,这是一个动辄就劝人撤掉理性藩篱、拥抱感受直觉的领域。

如果之前就没有发展出真正的理性,那么被召唤出来的十有八九是蒙昧的非理性,而不是感性。

那里没有光和爱,只有暴戾和无明。

在任何领域,排斥理性都是危险的。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其实就是在发展理性——有洞见、有坚持,拿回生命的主动权。

有关这件事,我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系统性地读书。

读书少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偶然看到的某个新名词或新理念折服,甚至以为这是某某人独创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事实上,哪里会有横空出世的知识?尤其是在这个复制粘贴成性的时代。

看到一个有趣的概念时,你大可先利用搜索引擎,去找到它的源头和出处。找到之后,你很可能会发现,这个概念根本就是被误用或曲解了。

学习的第一要义是:入门须正。

《红楼梦》里林黛玉教香菱作诗,是这样说的: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

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

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

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

细心揣摩透熟了,

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

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

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

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

不用一年的工夫,

不愁不是诗翁了!

一年学会作诗,够速成了吧。但速成的背后,是在找到正确的方向的前提下,下足够的工夫打底子。

不要还没有“深入”就想“浅出”,或是急着另辟蹊径。

之前为了自学占星,我曾搜罗了市面上可以找到的所有相关书籍,依照从基础到进阶的顺序,逐一阅读。

基础性的书籍,就细读揣摩,涉及到应用和变化的,就先观其大略,找到核心框架。

通读之后,再对照自己的星图,分主题来进行分析,逐步深化认知。

很多人问过我,占星学知识点太杂,根本记不住,如何自学?

其实只要认真踏实就足矣。

选正规出版的书籍(而不是来路不明的攻略、秘笈),循序渐进地阅读,适当归纳总结,一般不至于偏差太远。

拓展知识网络。

任何知识、理念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会有源头、有分支,并受到千丝万缕的影响。

就算是邪教,也会有传承的哦。

从一本书,可以延伸出一整个书库。

从一支曲子,可以拓展到N个音乐流派。

只言片语,皆能连接到海量的信息,就看你能不能捕捉到,为己所用。

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是:留意每一本书最后或脚注里的参考文献,从中挑出自己感兴趣的来阅读。

网站上的“找相似”功能也可以好好利用,无论是同个主题的著作,还是同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可以比对参考。

少泡微信群、少上论坛、少闲聊。

聊天群和论坛的核心功能是社交,而不是学习。

即使那里大咖云集,学霸扎堆,也和你无关。

在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框架时,过度交流无疑造成负面影响。

攀比、受打击、暗中较劲、心理不平衡,这些都是经常发生的。

别人的思想,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有借鉴意义。

能量还不够稳定的时候,远离为佳。

选择有深度且靠谱的老师和课程。

再说说上课。

值得听的课程有两种:

1. 脚踏实地,能在入门阶段帮助打好基础的;

2. 真知灼见,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启迪的。

别因为贪便宜去选择“看起来很划算”的课程,至少先认真看完课程提纲再说。

认识一个挺精明的妹子,在3万元的正规占星课程和2000元的非主流占星课之间纠结了两天,以“我不喜欢太正统的课”的借口自欺欺人选择了后者,一个月后顺利成为一名江湖派“占星师”。

至于免费课程,除非主讲人真的是有修为、有见识的老师,主题也相对比较有深度,否则90%以上会沦为无效信息传播+小广告(毕竟免费课本身就是为了推广)。

还有一些号称免费或只象征性收个门票钱的所谓系列课程,虽然很诱人,但它们大多会烂尾。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总之,避免上课被坑的方法,是选择那些能量层级比较高的老师。

靠谱的老师有什么特征?

1. 有自己的体系和见解。他们一般都会写一些与专业领域相关的文章,你可以搜索看看。

2. 不灌鸡汤,不迎合大众,也不强调自己的权威。遇到那种自称某某宗师的,最好远离~

3. 不对课程效果做出100%的保证。在利益面前选择诚实,这一点本身就很难得了。

4. 尊重你的意愿,不进行推销或诱导。

5. 言语、态度自然,不刻意做作。形象可以被包装,但就像整容拉皮一样,总会有生硬别扭之处。

另外,你可以先观察TA的自媒体平台或朋友圈,基本就可以判断出TA的能量状态了。


持续学习是为了什么?

走上人生巅峰?

逃避“不够努力”的焦虑感?

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都不是。

它是为了让我们的世界不再那么单调浅薄。

不一定要成为“有趣”的人,但一定要有一个生机勃勃的内在空间。

嗯,学习使我快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