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想必在线教育行业,各家做增长&转化&业务的同学,都时刻在盯着自家营销课(也叫流量课)的转化率问题。
通常来讲,哪怕你营销手段做得足够好,每10个到课里,你能做到小一半转化,已经算是很厉害了。如果是用的弱转化手段,甚至会更低。所以在后续服务&转化环节较为稳定的前提下,想要提高产品转化量,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拉大漏斗基数,提高到课率。
如何提高到课?先拆解一下用户不到课的原因。用户不到课,无非几类原因。①营销课门槛过低,用户不精准 ②内容吸引度差,买了懒得看 ③从进入营销课池子,到最终的营销课上课有时间间隔,用户忘了或有事或冲动消退,通过提醒等手段也无法挽回 ④产品体验不够流畅,造成用户流失
前两个问题,可以通过投放/课程运营技巧来进行解决,第四个问题,也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基本功来优化体验。而第三个问题,除了丰富提醒手段外,更多是营销课产品形态的问题。今天就谈谈是否可以通过录播,来解决“用户购买营销课后的体验中断”问题。
【一】
其实录播这个形态,一直不算是主流,在大家熟悉的做在线直播课的教育公司里,除了在“题目知识讲解”这类模块,录播出现的较多外,主流的营销课,大家都还是更多地利用了直播课。
直播好处在于互动性强、和真实产品体验最为接近、便于做有时间节奏的统一关单营销动作,课上课下易联动。录播好处呢,是快速体验到课率高、内容千锤百炼、水军评论容易维护。
客观来讲,直播的营销优势非常大,不管是互动性、产品体验还原度、还是最终的营销手段,都是更适合直播的。但这个优势并不绝对,在一些场景下,录播的及时体验优势反而比直播优势要强。
众所周知,在最终的班课形式上,低龄化的用户,一般更喜欢课上交互的,对直播产品较为青睐;而高年级、或者成人化的班课产品,用户较功利看效果,他们的时间也更紧张&碎片化,大多数场景下对直播录播的敏感度并不高,而更关注内容本身和自己的时间安排(典型case:K12高年级班课的直播&回放到课率差异、新东方在线考研产品的录播课)。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的用户相对年龄较高,在营销课里的构成里适度使用录播课,完全是可行的。
【二】
什么是合适的场景?
如果你的产品流量形态,只会给你留一次触达用户的机会,即用户大概率只会给你这一次营销课的机会。不要犹豫,只有直播这一条路。考虑到流量成本,我们需要直播课来配合地面的营销手段,抓住这次宝贵的触达机会,通过电销\社群\其它来做统一的关单。
如果用户大概率会多次触达你的产品,(不论是他主动地访问你、还是你能够反复地有效触达到它),你能有充足的机会去教育用户,可以在用户教导期适度使用录播课。此时,精品录播课能够很有效地避免第一层漏斗的流失,并培养品牌信任感,即有意愿的用户都能够及时体验到产品,避免等待期导致的用户流失。
【三】
那么什么是适度使用录播课?
即产品的多态化和分步骤,有直播有录播。通过录播课,触达那些大概率会听课后给你第二次机会,且较难很难一次转化的用户(不同的平台,这批用户的特征和触达方式皆不相同)。并在录播之后,让这波用户再进入强转化的直播营销课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录播内容做得足够好,甚至不少用户会在产品冲动期直接下单。
综上,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多还是要看平台流量的构成,找到适合的方式才是关键。
【四】
最后还有一个小问题。采用直播+录播的营销课形式,是否可行?
这是个取巧的办法,但不解决核心问题。当用户进入我们的流量池,我们给用户的最核心的内容形态只有一种,你所有的文案包装、转化手段,皆围绕此。同时,用户在一次营销课内的愿意付出时间、能够接受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哪怕采用这种形式,你的营销重点一定也在直播上。
在营销课的权衡上,我一直羡慕很多交互内容类的产品(以幼教居多),不存在直播录播的概念,所见即所得。用户点击\下载后可以直接学习,不存在等待和体验之间的平衡,搭配社群手段,转化效果拔群。当然,这类产品也有自己的难处,在此不表。
前两天和一个前同事聊天,她谈到同一赛道,大家营销课的模式逐渐同质化,流量获取的方式也都是一哄而上。尽管如此,执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还有优化潜力,魔鬼都在细节中,大家还且琢磨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