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平公正的问题,是所有人关心的。因为那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吗!我想比较典型的就是中国人自古发明的科举制度,演变到现代成为高考制度,做为许多中国人的上升渠道,这么多省份和地区的学子们都在往这条道上挤,多年来就一直都有高考是否公平的争论!
千年的科举取士制度,已然深植于我们这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了,注入到了我们的骨髓里面。回忆自己多年前的高考岁月,经历过那种“一考定终生”式的教育,每年总会让我不自禁去关注高考,关注那些一样苦逼的学子。许多人都在骂中国的一些不公平,骂高考的一些不公正,但是我想说,中国或许确实存在很多不公,但对于这个人口这么多的国家,高考这个路径,还是相对公平的,他让很多寒门子弟,有了一种可能,通过拼命读书走出他们的出身带给他们的一些局限,让他们获得一种上升到更高阶层的可能,让他们有了摆脱贫苦的希望。
我回忆起我自己小时曾经亲眼目睹的一个画面:一位父亲看完一篇报纸关于某位高官贪腐被捉的报道之后,破口大骂这些当权者如何的贪婪和法制如何的无能,然后他转头对着在一旁做作业的小学生儿子(这时儿子被父亲的情绪惊呆了),语重心长地说:儿子,你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就能当国家干部,过上出人头地的好日子。或许那个儿子会很郁闷:爸爸的说法好矛盾,我考上大学当了国家干部,是不是也贪点钱才会过得好呢,爸爸您刚才历数了报纸上的贪官贪腐了多少钱,过着如何腐败的生活,不就是影射了这个意思吗?这个问题,始终爸爸没有答案!但是,这是个时代变革,公有化改革后进入市场经济对两代人带来的冲击,我们只能去承受。
而到了21世纪的今年,中国也已经不再是弱小国家了,假如我们去深究现在民众送孩子去高考的心情,假如他们的心态还是那位无奈的父亲的心态,那这个社会就真的深深地病着。所以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现在的社会的二次分配是否合理化了。曾任职于财政部和中国信托的卢麒元说:“我们看到了严重程度,中国是全球仅有的少数国家,是不设立遗产税和赠予税的国家。我们是同时对资本利得和资产持有,几乎不进行征税的神奇国家。我们很难想象,在市场化突飞猛进的同时,在二次分配不跟进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样的糟糕情况............改革特别是真正的改革,侧重点在二次分配和再分配上面,因为一次分配是建立市场,这个我们有榜样可以学。二次分配,我们必须走出一条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路。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国家,我们必须完成区域平衡、阶级平衡和种族平衡。这三大平衡,要在制度上给予有说服力的安排,不是说服我们,是说服我们的子孙,说服全世界的人,告诉他们一百年不会有问题,这是一个沉重的历史责任。”这是一位负责任的知识分子说的话。
这两年的打虎,大快人心的同时,我们发现,这些官员们,大部份不都是以前参加了高考的知识份子吗?他们的思想政治科的分数会少分吗?在学校里难道就不品学兼优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为什么会拉网式地出问题?我们假如不去从社会的大系统思考和解决它,那么以后,那种无奈父亲对孩子人格分裂式的教育就还会延续!那么我们发明的“科举”,培养出的人来,要么留下来,就往上爬,可以捞多一点;要么跑出去,离开这块土地,求个心安理得。
可喜的是从刚刚闭幕的十九大,我们看到了希望!我觉得十九大的重要性其实不是人事,也不是那些对未来的规划,更不是什么核心和代表们的说话,而是一个转变,国家意志和国家政策出发点的转变。是什么呢?那就是对主要矛盾的判断的转变,原来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这个是十二大的提法,现在十九大的提法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当高层关注到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我想就会着手去调整了!而老百姓将会受益。那们我们可以预见,中国以后在重视效率前提下将会更加注重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