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引言
作者说“读书给了我为生活增量的勇气”,让我很受鼓舞。每开始一件事情,我总会担心自己做不好,畏手畏脚,就如同我在加入乱翻书群初期,担心坚持不下去,可是一年下来,还不错,读了12本书,摘抄、自我感悟也写了一堆,看看还蛮有成就感滴!
不管做什么起步很重要,即便不会,只要想做,开始了都是正确的!
我想把《读懂一本书》朗读出来!虽然我普通话很臭,但,要起步!
想就去做!成为更好的自己!
01会读书,更要会讲书
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有了兴趣才不会观光式学习,浅尝则止,浮在水面。
昨天夜里睡得不好,夜里一点多醒了,很久没能入睡,今天下午坐得久了腰酸背痛,眼皮打架,感到很是疲劳。越休息越累。
02(1.2)工课男的讲书之路
今天看了第二章的1.2小节。
说话也需要正确发声。我是一个用嗓子说话的人,唱歌也是,一直没学会腹部发声法。刚跟着书中的发声法:吸气的时候肚子要鼓起来,然后呼气的时候用腹部的气慢慢地把声音顶起来。试了一下,自己要笑喷了,感觉自己像只憋着气的癞蛤蟆……看机缘,能否遇到大神指导指导~
02(3.4.5)工课男的讲书之路
我现在的读书还停留在浅尝则止阶段,书中的知识得不到有效的转化,究其因由,缺少思考。有时读到一些书,觉得非常深奥,艰涩难懂,比如前些时看的季羡林《谈佛》,简直是举步维艰,最终弃之高阁。今天樊登说,真正的读书学习,是要走出阅读的舒适区,要学会选择、解读、思考和论证,要时刻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能不能准确地把握这本书真正的含义,理解这本书?
第二,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本书真正的含义,且表达清楚?我的信息效度和信度如何?
第三,我表达出来的内容能不能让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无障碍地理解?
02(6.7)工科男的讲书之路
这章主要是讲述如何向别人讲书。作为普通读者,很少去向别人讲述,我们要有不断获取知识的心,来弥补自己知识或者认识上的盲区,通过阅读学会辨析事物,提高思考能力。书中讲到,在讲书时要语言简洁,这点,我深以为然。一些ZF会议上,某些所谓的LD,表达词不达意,讲话前后颠倒,啰啰嗦嗦,一个原本十几分钟的会议,就这样发酵成了半日谈,参会人员也是各自天马行空,神游诸天虚海,最终演变成孤的演讲,独自享受王的威风八面。哈哈哈,扯得远了……
03一年只选52本书,标准是什么?
思维的三重境界:
底层的人从来不反思,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
中间的那层人虽然反思,但老觉得别人不对。
顶级的那层人会自己反思自己,让自己的思维不断进步。
作者告诉我们买书的秘诀:
第一是看出版机构。
第二是看作者背景。
第三是看推荐人。
第四是看好书中的推荐书单。
第五是看书后的参考书目。
第六是看内容,主要看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
第七是看翻译和图书印制质量。
05把书读薄:如何解构一本书
看书,会有一些生僻字或多音字,我会停下来百度出汉语拼音、释义,并备注在书本上。可今天作者书目这个习惯不好,因为阅读有了间隔,间隔会打破阅读乐趣。不完全认同这个观点,这个应该因人而异,比如我,觉着这样会增加乐趣,会有很多延点,还会开阔视野,特别是一些平时知之甚少的成语,有时还会意外地发现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个是各人习惯问题。
06内容的再创作:如何组织一个讲稿
越是优秀的老师,越有同理心,这样才能感受到别人的知识盲区,破除“知识的诅咒”,能预判到别人可能听不懂某些知识点,于是用一种降维的方法讲给别人听,使其明白。
07开口讲书,还需要做这些准备
这一章节作者是教大家如何讲书,但给我的启发是要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品读各种类型的书,要广泛涉猎,对一些自己没尝试过的事物,要先学,再有兴趣,这样才能把自己变得丰富,让自己的思维不断进步。
作者从“熟悉所讲书本内容、讲书时的心态、与听众互动、讲书时要自信、提高语言组织能力、拓展认知边界”六个方面讲了如何把书讲好,讲得有趣,讲得透彻。
08学会绘制思维导图,掌握知识输出技巧
今天读完樊登《读懂一本书》,这本书是教我们如何去读书,如何去讲书,类似于教科书。对作者的观点和方法大致赞同,略有差异化认识。这很正常,每个人的认知和习惯都不同,就像老师的作用不是不犯错,而是让学生知道即便知道犯错,也不能停止求知。这本书给我的收获是,读书要广泛,书给我们的作用是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生活可以有很多延点,可以丰富我们的思维,可以带领我们翻越千山万水,领略山巅之上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