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意思,大家应该都知道,胸有成竹者自然对竹子认识深刻,能够落墨不多,而雨态风姿,各得其妙。类似画竹,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希望成为某个看起来毫不费力的大师呢?
1.眼中之竹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他用手指丈量竹结的长度,记录竹叶的密度。就这样,远观,近看,抚摸,风里看,雨里看,长时间的看,最终他眼里就有了竹子的样子。
他深知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
这个过程就叫眼中之竹。
2.胸中之竹
眼睛是通往心灵的窗户,眼中之竹有了,其实也是心中之竹有了。通过几年累月眼睛的不断观察,竹子的各种特征也早已在心中刻画好了样子。
胸有成竹,其实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已经包含了个人的情感和加工,其实是一次飞跃。正是因为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所以才需要画中之竹来具体化,画中之竹的的意境才各不相同,借以表达做画者的内心。
3.画中之竹
我们都看到过很多好看的画,有的只有寥寥几笔,但是却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有时候也忍不住感叹,这么简单,我也能画出来,当你起笔之时,便会发现,差距非常明显。
是的,我们的眼睛看到很多看似简单容易的东西,让我们觉得很好完成,但真的去实施起来,才知道困难重重。是什么原因呢?很简单,因为功夫气候不足。
想完成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飞跃,须有高度熟练的技巧,而这高度熟练的技巧,是要通过长期艰苦的劳动才能获得的。
所以,所有你想做好的事情,其实都要经历上述三个阶段。作为成年人,我们心中其实都有了竹子,最重要的其实是转化出来,成为我们手中之竹。这个过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为何难呢?你的心中之竹是经过仔细分析自己观察得来的吗?如果不是,只是粗略而来,又或者是听了别人转述而来,想画出来,不是很难吗?
为何简单?你确定了胸中之竹就是你所真正追求的,那你只需要勤加练习就会越来越容易画出来。路是对的,只要往前走,就是在靠近。
多画,多对比,多总结,多回顾,想想差别在哪里,只要每次看出一个差距,慢慢修正,相信你就会很容易看到哪里的不合适,然后修改,你的手中之竹,便最终跃然纸上,浑然天成,能工巧匠之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