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是一部讲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和后来在美国的阿富汗人阿米尔的回忆录。这也是一部关于爱、恐惧、背叛、愧疚、赎罪的小说。
文中关于描写阿富汗的环境及阿富汗人的固有观念,非常细腻,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再者文中关于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在文章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哈桑要为阿米尔少爷拿到最后一只蓝色的风筝时,回头对阿米尔少爷发自肺腑的话。第二次是阿米尔回到阿富汗去救赎哈桑儿子索拉博,一路帮助阿米尔的法里德说的,也是因为这句话,让阿米尔非常信任和感谢法里德。第三次是阿米尔带着索拉博以志愿者的身份来营救战争中受伤的无辜人民,阿米尔带着索拉博放风筝,一如小时候哈桑跟小阿米尔放风筝一样,阿米尔承诺为索拉博捡到掉落的风筝而跟索拉博说的话。这句话无论说话对象是谁,都是发自肺腑的,而听的人也是心怀感激,可以铭记一世的。
文中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文中设置伏笔的功底很深,还有一语双关之意。关于哈桑的身份——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这是在阿米尔父亲去世后15年才从阿辛汗那里得知的。文中回忆小时候阿米尔父亲对哈桑的种种示好及照顾,还有在哈桑承认自己偷了阿米尔少爷的手表时,还是被阿米尔父亲原谅这件事,其实早已埋下伏笔。
另外文章关于人物情感描写也是非常细腻,阿米尔作为主人公,是一个懦弱、嫉妒及渴望父亲疼爱的男生。他没有被阿富汗人腐朽,富有偏见的思想桎梏,因为他有一个富有远见及敢于挑战且富有威望的父亲。阿米尔的小时候确实令人讨厌。哈桑的忠诚、信任及守护,在他眼中一文不值。但是他还是有良心的,至少在背叛了哈桑之后有过愧疚,但他做出的行为却令人更加唾弃。后来他也因为这份背叛得到了“报应”,而且也勇敢的用行为来救赎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些遗憾却无法弥补的事,而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去救赎自己。
关于战乱、虐童、毒品这些字眼,以前的我非常排斥,看着心情会抑郁不安,难以释怀。可是因为这部小说,我开始正视这些文字描写。这个社会有很多不好或者不吉利的事情发生,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活在象牙塔的年轻姑娘,唯有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能为这些问题的发生想出更多解决的方案。如文中关于索拉博被人性侵,这件事确实让索拉博感觉自己很脏,彷佛永远洗不干净。可是错不在他,在于那些可恨可恶的坏人,难道不是吗?
为什么受到舆论影响最大的是受害者本人?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