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经常收到群发信息:朋友圈第一条点赞,集齐68个赞我就能领礼品了,谢谢。通常情况下,我会第一时间帮朋友点赞,可能对方缺了我这一个赞就跟礼品无缘了,所以我从来不拒绝别人这种请求,点赞有种使命感。
前两天朋友圈开始流传一个游戏“给我第五个赞的人,我们一起吃饭好不好”,有位大学好友朋友圈发起,我又第一时间去点了赞,恰巧我就是第五个。朋友过来跟我聊,邀请我有时间去上海玩,到时候可以兑现承诺,一起吃饭,后来她跟我说了很多关于我最近公号不更新不写文的建议,忽然我觉得这个充满仪式感的点赞游戏还挺有意义。
01
工作开始微信成了我最主要的社交工具,微信能解决一切,可以语音电话、可以视频、可以传文件,其他社交工具能解决的,它都可以。主要的是它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建群,不像原来一开始qq够了等级才能建群,而微信一言不合就能建群。
我的朋友圈百分之八十的信息跟电影相关,定档海报、定档发布会、人物海报、主题曲海报等等,朋友圈经常有人回复:看你每天山南海北地跑,真好。其实我人就在石家庄,没出过三环。还有人回复:你经常接触明星,知道他们的八卦嘛?拜托我们跟娱乐圈还差十个电影圈呢。所以,朋友圈你看到的永远未必是真相。
《谁的青春不迷茫》上映之前我朋友圈倒计时的海报发了100天,第一百天开始的时候有个朋友回复:好了,新电影开始了,我先屏蔽你100天。其实他也并没有,因为偶尔他还会点赞。也有人说,每当周末不知道干嘛的时候,看你的朋友圈就知道该买哪张电影票。
你看,这样不挺好嘛,朋友圈就是一个各取所需的社交场所,选你所爱的就好。
02
周末跟一个生病的朋友微信聊天,问她病好点没,她说已经吃了药打了针睡一觉就好了。我回她,那你赶紧休息,睡醒了就好了。
过了两个小时,她应该是睡醒了发了一条朋友圈:上吐下泄,头晕,发烧,典型的食物中毒,顺带发了一张酷似林黛玉的自拍照。鉴于多年的交情,也不忍心看她病倒在他乡,一个电话过去。
“你刚才不还好好的,怎么现在严重了,你实在不行赶紧去医院挂号吧。”
结果,电话那头传来吃西瓜的声音。“我没事儿啊,好着呢,改天回石家庄就能撸串了。”
我瞬时有些懵,“你好好地干嘛朋友圈病情加重,还食物中毒,你爸妈看到不得飞去看你。”
“大哥,你不知道朋友圈有个功能叫部分朋友可见嘛!我只是想看看有多少人关心我。”
回了她一句:幼稚。然后挂掉电话,原来朋友圈还可以这么用。
03
那天深夜12点左右,一个朋友微信给我发了一个很兴奋的表情。我问她你中彩票了?恋爱了?偶像分手了?她说不。原因很简单:她领导给她朋友圈点赞了。
她开始跟我絮叨:你说是不是领导看到我的工作了,发现了我,所以给我点赞;你说是不是我这种风格的朋友圈领导喜欢,所以给我点赞,那我以后就都发这种风格的状态。我无法回答一个每天小心翼翼,发个朋友圈文案都要草稿四五遍的人。
我回了她一句:其实只是证明你领导跟你一样,此刻都还没睡。
朋友圈,像极了一个小社会,各式各样的人和关系,复杂又简单。你可以设置对别人不可见,他在明处你在暗处;当然你也可以设置针对部分人可见,让真正你想要交往的人,走进你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