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提到一个观点,说是在未来世界中,只有1%的人掌握算法,而其他99%的人,只能提供数据,沦为毫无用处的人。
这个论点听起来耸人听闻,如果真是这样,那可真让人沮丧无比。因为这说明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将成为别人的数据,供一些大公司使用。
而在现实中,我们也似乎正面临这种情况,比如在大数据面前,我们的外卖点餐情况或淘宝购物经历,都成为各平台实现精准推荐的参考。
好像我们已经深深处于数据的漩涡之中,自己发出的每一个信息,都被实时解读和分析。
但是,今天罗胖在《罗辑思维》里,却给了我们一条不一样的思路。
算法,我觉得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一个人自己制定的规则,或由此形成的品牌。
这些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是由大公司或行业来决定的,作为个人似乎力单势薄,很难做到。
但罗胖用他自己每天坚持发的60秒语音,来进行解释。从他发布这个音频内容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七年了,算到今天是2301天,一天都没有中断过。这个节目已经成为了一种算法,成为了行业的标杆,成为了一种规则。
而且,他在这种坚持中,形成了一种信用。那就是他罗胖说到做到的风格和品质,这会让他的用户更加依赖他。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大家的注意力太容易被分散了,开淘宝店、玩微信公众号、玩抖音、运营社群,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我们太容易被这些新事物碾得粉碎,成为别人唾手可得的数据。
但是,如果一个人坚持不懈日复一日地去做一件事,他就具有了跟算法抗衡的力量,甚至可以自己建立一套算法。
是想成为自己算法的工程师,还是沦为别人算法里的数据,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那么,如果建立自己的算法呢?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兴趣,与自身才干相匹配,还要结合社会需求。这三点的交接处,就是自己的算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