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剧组不知为什么没有找小演员来演十几岁时的女主青樱,让周迅在年龄问题上饱受争议。
不过,到第三集,便显出周迅沉香如画的明媚来。
周迅眼里满是不动声色的聪慧,如莲叶禅净安谧,如寒梅凌雪傲霜,用深深的理解稳稳地托住了角色。
你觉得她就是青樱,就是娴妃,就是如懿。
霍建华塑造的四阿哥弘历,孝顺端方,勤奋用功,睿智灵动。也去降雪轩,也听琵琶,也嫔妃几人,却只中意青樱。
是日登基,把一个新皇上乾隆的从容、大度和智慧,表现得出神入化。
《如懿传》演员阵容强大,好久不见的大咖悉数登场。与其说是看宫斗,不如说是看大咖飙戏。
大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认真。
对弘历的教诲,对弘时的冷酷,对皇后的残忍,张丰毅张力十足地演绎了雍正的勤政霸气和帝王家的冷酷。
陈冲塑造的皇后张狂而有心机,邬君梅的熹贵妃至妖至毒。看陈冲与邬君梅国际范儿斗嘴互撕,非常过瘾。
1.
清雍正在位时,皇后和熹贵妃明争暗斗,后宫不宁。
这是两个皇族乌拉那拉氏和钮祜禄氏之间争夺皇位继承的博弈。
彼时,皇后养子三阿哥弘时已立为太子,熹贵妃养子四阿哥弘历,颇得雍正喜爱。
熹贵妃为了扳倒三阿哥弘时的太子,撺掇下面上折子,进言皇上要保弘时。
雍正大怒。
太子和大臣勾结是大忌,雍正给三阿哥定了结党营私罪名,削职为民。其母皇后参与其中,禁足景仁宫,他死生不复与之相见。
其实,雍正的小题大做,是看清了朝中局势,乌拉那拉氏一族式微,虽然宫中有皇后,但只有后宫女人。
钮祜禄氏前朝一干重臣,根基牢靠,是他的助力。雍正不过是借事出徐州,要废三阿哥弘时,立四阿哥弘历为太子,摆明车马,天平倒向钮祜禄氏。
皇后侄女青樱住在宫中降雪轩,从小与四阿哥弘历相识。正值选秀之际,弘历本已选青樱为嫡福晋,因皇后被禁,她受到牵连,被勒令送出宫。
弘历不甘心,再三请求,雍正折中允准,选富察氏为嫡福晋,青樱退而求其次,为侧福晋。
青樱又回宫,让皇后看到了乌拉那拉氏翻身的希望。
青樱是乌拉那拉氏的希望,这一点皇后的对头熹贵妃非常清楚。
所以,青樱成为熹贵妃的次儿媳,不用说,日子会非常难过。好在青樱性格温顺,不喜参与是非,又有皇上弘历宠爱,日子会糟到哪儿去?
可世事难料,熹贵妃要把乌拉那拉氏斩草除根,青樱必在其中。
熹贵妃就是《甄嬛传》里的甄嬛。在《如懿传》里,熹贵妃没有了甄嬛正面的影子,完全是一个大反派。
也许,甄嬛越斗越勇,赢了还想赢,到了《如懿传》的时候就更加刹不住车了吧。
青樱刚进宫,懵懂弱小,既无接招的功,也无还架的力,看样子是死定了。
且慢。
2.
4年后,雍正驾崩,四阿哥弘历继任大统,是为乾隆。后宫皇太后、皇后、嫔妃将定名分,在东西六宫各就各位。
大臣张廷玉提出,皇后虽被禁足,但并没有废掉,按照礼制,应该尊为皇太后。
皇后听说后,按耐不住,马上要青樱去给皇上求情,自己要住进慈宁宫,位尊皇太后。
熹贵妃早有坐上皇太后宝座之心,所以,一听张廷玉的谏言就反对。
皇上弘历刚登基,慑于满朝老臣都是钮祜禄氏,熹贵妃他得罪不起;但也不愿拂了青樱的要求,很是烦恼。
说,还没有一个能让礼制和孝义两全的办法,所以,一直拖着。
青樱替他出了个主意:解禁皇后,但不分封皇太后,到行宫颐养天年。
这样,为皇上分了忧,且一举四得。
其一,对大臣张廷玉的尊嫡进谏有所回应。
其二,熹贵妃见皇后没有尊封皇太后,也无话可说。
其三,青樱对皇后有所交代。
其四,皇后与熹贵妃争执由来已久,皇后离开紫禁城,减少接触,后宫安宁。
如此,甚好。
可熹贵妃猜到弘历的这个办法,出自青樱,还联想到这是皇后的主意。
她才不会同意。
的确,这个主意,看似圆满,其实漏洞百出,丝毫不切实际。
从青樱来讲,出身于乌拉那拉氏外放官员之家。是一个平时读书写字,欣赏绿梅,绣花下棋,和弘历一起看《墙头马上》的闺阁女子。
什么权力之争啊,背景势力啊统统不关心,对皇后姑母的教诲也觉得与我无关,听不进去。
青樱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思维和张廷玉、皇后、熹贵妃根本不在同一频道上,如何能理解这些人的醉翁之意。
如果她的进谏实现,且不说大臣张廷玉有无异议。两宫争执更会以各种面目出现,愈演愈烈,并不会减少。
从皇后来讲,坐到皇后宝座已经是过五关斩六将,离皇太后的位子仅一步之遥,她能放弃?
事后必定借口礼制,提出晋升皇太后的请求。
不过实话实说,即使皇后被封为皇太后,有一个虎视眈眈的熹贵妃在侧,她也坐不大稳。
从熹贵妃来讲,她权倾一朝。经验丰富,习惯于步步登高,谁敢拦她的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并不安分。
皇后出了景仁宫,无论是住在哪里,紫禁城还是行宫,对熹贵妃的僭越之心都是束缚和障碍。
熹贵妃想,现在不封后,保不准什么时候,大臣一上折子,皇太后的桂冠就戴在皇后头上了。
以为的万全之策,其实只是青樱初出茅庐的幼稚,拿 “想当然”去揣度野心勃勃之人。
窃以为,皇上弘历是预想到这个结果的,只不过他不愿拂了青樱的好意,且让青樱尝尝轻言的教训。
青樱的确为此被蛇咬了一口,痛到无法忍受。
3.
熹贵妃认为这是皇后的主意,那么她也要反击。
她干脆取出毒酒,威胁青樱,要么你死,要么皇后死。只能留一人。她不想啰嗦,以免后患无穷。
青樱遵从孝义,决定保姑母。她依依惜别弘历之后,又去见皇后。
熹贵妃已先行一步去了景仁宫,把同样的话告诉了皇后。皇后料到青樱会保她,就自己先服下毒酒,待青樱见她时,已奄奄一息。
皇后跟熹贵妃斗了一辈子,并不是省油的灯。她咽气前告诫青樱,要青樱恨都不要恨。
青樱悲痛万分,明白姑母的苦心,要她先归顺熹贵妃,庇佑好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担起乌拉那拉氏一族在皇室开枝散叶的重任。
大臣张廷玉觉得皇后死得蹊跷,进谏弘历严查。
青樱跨过生死之门后决定出来作证,说亲眼见到姑母为雍正的去世伤心欲绝,忧愁暴毙。
张廷玉不信,但皇后死前只有青樱在侧,二人又是姑侄亲戚,所以,悻悻然作罢。
熹贵妃也不信青樱会为自己作证,认为青樱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青樱领教了熹贵妃的阴狠,皇后死了,下一个轮到的就是她了。
她想了想,禀告熹贵妃,虽然现在我作证把大臣们的嘴堵上了。但保不齐哪天又来议论纷纷,到时候我还可以为你作证啊。
青樱的话软中有硬。正挠到了熹贵妃的痒处,所以,她并没有动怒。
这是青樱自卫的开始。
那么痛却不言放弃,那么残忍却得忍下去。青樱要翻过熹贵妃的刀锋,否则,她活不过3集。
4.
青樱怎么了,为仇人站队?
为仇人站队,就是为自己站队。在生死攸关的那一刻,青樱想透彻了。
仇恨啊,斗气啊,都不是主要的,她的小命才是主要的。
张廷玉只会按照法典上折子,他查不出真相,即使查出真相也救不了青樱。
靠山皇后不在了,眼下皇上弘历也看熹贵妃眼色,她一个小小的侧福晋能怎么样。
熹贵妃要摁死她,就跟摁死一只蚂蚁般容易。
她要做的是先求保命。
当青樱告诉熹贵妃,“无论何时谁说你害死了皇后,我都可以作证皇后是自己暴毙” 的时候。
Get到了熹贵妃的痛点。
熹贵妃干了坏事需要欲盖弥彰,需要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太后形象。
所以,她需要青樱的证明,去堵住大臣和舆论的嘴巴。
青樱读出了熹贵妃藏得很深的需要,为熹贵妃解了围,也捡回一条命。并为生命无虞上了一个保险期,就是“无论何时”。
熹贵妃相信人都一样,为了个人利益可以胡说八道。青樱也可以为了活命而置真相于不顾,信口雌黄。
她拿自己的逻辑去揣度青樱。青樱就拿到了一张免死牌。
没了障碍,熹贵妃晋升皇太后。
青樱请皇太后赐名如懿,似要脱胎换骨,改换门庭,忘记自己属于乌拉那拉氏,做出一副要归顺钮祜禄氏的样子。
熹贵妃也在观望,今后的青樱是否能够为她所用。
5.
当初,青樱只因和皇上弘历情投意合嫁进宫中,没想到被卷入皇族争权夺位的纷争,被逼得走投无路。
熹贵妃为了舆论,留下了青樱,但没有放松警惕,没有放弃灭口的打算。她对青樱始终是如鲠在喉。
其实,皇上弘历从小生活在宫中,什么不知道,他有货在肚子里。
登基后,虽然大权在握,也谨慎行事,以国家为重,试探着前行,从不轻易出手。
在青樱入选侧福晋进宫之时,弘历看她不谙世事,就提醒她,说宫廷纷争非常残酷,需要十分小心。
熹贵妃的歹毒,皇后的去世,海兰被诬陷偷盗,青樱也差点被白蕊姬陷害。
几经波折,青樱那根智慧的神经方才唤醒,明白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在头顶上,不能掉以轻心。
海兰是皇上的常在。位份低微,胆小怕事,经常被其他嫔妃嘲笑欺辱。
贵妃高晞月见海兰跟青樱交好,就处处找她的茬,无事生非。
她在嘉贵人的挑唆下诬陷海兰偷盗红螺炭。青樱证明海兰不可能偷盗,贵妃不理。海兰被毒打,青樱也受到惩罚。
后来,皇上来解了围。但海兰至此病忧缠塌,一蹶不振。
青樱看得很清楚。
当初左右报告皇上弘历,说熹贵妃刚从景仁宫出来,皇后就自尽去世。说明皇上是知道熹贵妃的所作所为的。
但张廷玉提出要严查,皇上却不置可否。
这就说明,皇上处理公务,也要伺机而动,要看大势,不会随心所欲,贸然出言。
更多的时候,作为嫔妃,受了屈辱最好学会自己消化处理。
所以,青樱对海兰说,我只能救你一次。
海兰左思右想,终于明白,有人存了心要践踏你,你怎样怕,还是要践踏你。
不能别人还没怎么样,自己就把自己给逼死。
青樱的认识也有了质的飞跃。
皇上自顾不暇,他的保护不可能时时刻刻兑现,要活得伸展,出气匀净,唯有靠自己。
6.
点开《如懿传》,像复活了满目的老照片,如见papi酱煞有介事地皱眉:虐、虐、虐死了。
自古至今,沧海桑田,火箭都去太空多少趟了,无人驾驶快递都上街了。
21世纪的吃瓜群众还就好坐山观虎斗,喜欢宫墙里那点“不作妖便作死” 的破事,若没有点斗来斗去,还不过瘾。
好吧,看剧吃瓜,娱乐娱乐。
End
图片源自网络,谢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