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系原创首发
每次学一计,重温中华经典
笑里藏刀
【原书解语】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先来看解语的意思,【信而安之,阴以图之】,表面上让对方信任,稳住对方,实际上偷偷摸摸想搞对方的对策。
【刚中柔外也】,外表看起来温顺,实际上是很强硬的。
【笑里藏刀】大家应该也不陌生,『笑面虎』、『口蜜腹剑』都是形容这种表面一套,背面一套的做法。
现代词语里有一个类似的——【绿茶婊】,大概也是这种意思,表面装无辜清纯,实际心机婊。
应该没有人喜欢这种“笑里藏刀”的人吧。最悲催心寒的莫过于【背刺】。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过也不是绝对的哈,真正的明抢也不好躲。)
“我用真心待你,你却用虚情假意待我”,是我傻呢,还是你坏呢?
典故里提到,曾经公孙鞅(没错,就是商鞅),奉命替秦国攻下魏国的黄河崤山一带,但此地地势险要,很难进攻。就在公孙鞅苦苦寻思攻城之计时,他探知守将是公子卬(曾经和他在魏国有过交情),于是便写了一封叙旧的信给公子卬,约他到某处叙旧。信写得肯定是真情满满,公子卬就“上钩”了。然后公孙鞅命人在约谈之地埋伏,自己轻装上阵。
公子卬看见公孙鞅带的人比自己还少,就放下戒备,可就在相谈甚欢之时,咔嚓,自己成为了瓮中鳖。
总之,最后公孙鞅如愿得到了崤山一带。
公孙鞅运用的就是“笑里藏刀”一计。
评论历史其实总是看你站在哪一方的角度去看问题,在秦国一方,那你肯定觉得公孙鞅机智,在魏国一方,那你肯定会骂公孙鞅不道德。
不管怎么说,【诚信】二字,在这里是可以随意丢弃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公子卬的确傻,他傻在就算“念旧”,那双方代表的立场和利益都不一样时,他没有想好万一的对策,于私可以谈交情,于公,不能让自己成为对方的筹码啊。他不笨怎么能显示公孙鞅的“聪明”呢。
【按语】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
看吧,古人都说了,凡是那种无利不起早,没事献殷勤的,基本都是有问题的。“巧言令色”这个词用得好!
面对“巧言令色”的人,还是多长个心眼,多观察一下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