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道你最多事情的一定是你身边一起干事之人,比如你的手下或者和你最亲近的人,都是需要好生对待的,也需要把握好这个人的品德操守。
电影中:孔子在鲁国做墮三都,季孙氏里通外国把孔子的国策给毁了,孟孙氏,叔孙氏最终未能拆掉城墙,孔子以失败告终,公博崛为了自己的私欲出卖孔子。
启示:身边的小人难防,尤其是帮你开车的司机。(公博崛是给孔子驾车的。)
2,颜回是孔子最好的徒弟。孔子出走鲁国,哪怕前路艰险,也要毅然决然的跟着孔子。最后,先于孔子之前而病死,是孔子最喜爱的徒弟。
启示:收徒弟,就要收像颜回这样的聪慧,德行高尚的。
3,卫国君夫人楠子,要求单独见孔子。楠子名声不好,和多人有情。也说明春秋是个非常开明的时代。
楠子虽然有点放纵,但是境界是很高的。她读懂了孔子的内心孤独和痛苦。“朝闻道,夕死可矣。”
(楠子说:世人可能很容易了解夫子所承受的痛苦,但是未必能体会夫子所领悟到的境界。)
4,在卫国大乱,在宋国被赶走,在郑国被农民们嘲笑,到了陈国结果吴国又打到陈国,和自己的徒弟们走散,最后犹如丧家之犬。(整个春秋末期就是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互相讨伐,民不聊生)
5,鲁国有难,大司徒季孙氏,才想起来孔子,最后把孔子的徒弟冉求请回来抵抗住齐国,才保住鲁国未被吞并。
6,子路去卫国做官,临行前送给他的话“凡非礼者,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子路为人性格冲动,莽撞,逞强好胜。最后,子路还是死在了卫国。(执政者,外正衣冠礼仪,内正品德心灵)
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孔子的一生在我们看来是失败的一生,但是孔子却因为坚持和追求自己的理想,将学习这种特权从贵族士大夫推广到了各个阶层,别以为万师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