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陳氏祠堂”是南安二座半祠堂之一,系八世祖七省按陳端山(陳儲秀)于明朝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智勇擊退入侵我邊境的安南(現越南)軍隊凱旋。因功獲皇帝特賞寶鏹賜劇麟服後,乞假回建造的,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悠久。
氏家族人文薈萃,明朝年間,有四進士(陳儲秀、陳學伊、陳應堂、陳烜奎),九舉人,二十四貢生,皇帝親口封為“科第世家”清代當朝史泉州宗侄陳慶鋪親書對聯“可有諫章存柏省,猶留聲望在梅溪”掛於堂大門兩旁,以梅海溪陳氏祠堂。
梅溪“陳氏祠堂”位於洪梅鎮政府附近,面對洪梅客運站,依山傍水,地理條件得天國厚,環境幽雅,交通便境。同堂坐東面西,占地3250米,按古漢式標准結構建造,分屬上落、中廳、下落、內有8ロ天井,歴稱國十三落祠堂,堂皇壯觀,祠堂前有418平
方米的長方形石埕,286平方米的附埕。附埕前有一口可170平方米的大水池,其左右兩端築有二層八角的“思源亭”和“思鄉亭。各一座,池中菜有一層六角形的“樂觀亭”一座,祠堂祖宇兩邊築仿古建築護厝800平方米,周邊通道長160米5米,圍牆180米。停車場200平方米,並築建宏偉氧派的南北山門二座,分別配套長158米和152米,竟6米的水泥路二條,與洪六公路緊連,取名“茅霓”北路和“茅霓”南路,近年來,名門科第,望族世家的僑親,港胞義舉公益,解囊巨資,建“科第世家”公國9000多平方米,配備體育健身場所,圓內屹立陳瑞山平越騎馬石像一尊,石塔,石亭各一對,燈光球場,噴水池、風景樹木,花草等集一體,堪稱環保型的綠色公圓。
每年逢正月十五,分居遐跡異鄉族親,馳奔千前來參加規模盛大的祭祖盛會,熱鬧非凡。
附:陳儲秀、字瑞山,南安洪梅五都麻坑人,高中進士,官至潮州知府,曾任七省巡按,敢於上陳弊病,下端民風,深受人們的贊賞。
智退越兵
嘉靖十一年,越南人侵我西南邊境,瑞山奉旨帶兵出征。到邊境時,觀察地形,瞭解敵情,部署兵力做好戰鬥準備,同時,探知越將姓陳,決定用陳字智退越兵,雙方交戰時,互報姓名後,瑞山射越將曰:“五百年前是一家,五百年後不相識,退也”
越將看見瑞山軍威嚴整,難以對付,就順水推舟答道:“五百前是一家,五百年後不相欺,撤也”。領兵退出我西南邊境,瑞山逼退入侵之敵後,凱旋榮歸,受到嘉靖的晉封。
料第世家的由來
瑞山智退敵兵後,嘉靖龍顔大悅,設宴為其慶功。宴席間,嘉靖問道:“賢卿,愛臣志齋是當侄兒嗎?”“是”“ 汝家鄉人財多少”“回萬歲,丁不滿百,財不満千”“成器知多少”“四進士,九舉人,二十四貢”“嗯、真是科第世家”嘉靖脫口道。瑞山聽見萬歲説到科第世家後,連忙疾步下跪,口稱“萬歲,萬歲,萬萬歲!謝皇恩”。皇上恩准瑞山一連聯曰“巡七省二部知兩府五代相承皆登科第”恩准志齊一聯日“著名祀示鄉賢忠孝一門濟美何愧世家”。瑞山乞假回、建造陳氏祠堂,門聯為“科第世家”對聯為“巡七省二部知兩府五代相承皆登科第,著名祀示鄉賢忠孝一門濟美何愧世家”。目前這一對聯還在陳氏祠堂內。“科第世家“也成屬陳氏的嬌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