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第一轮上高三,很多东西都在摸索中前行。大多数时候,我都在用习题倒推着自己对学生所应掌握的语文素养的把控。在最近的一轮复习中,一道语言文字应用题引发了我和学生的探讨。题目如下图:
这本就是一道比较常规的图文转换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从读图角度来看,学生基本没有问题,都能看懂图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但在语言表达方面却存在很大问题,首先有一个共性问题便是学生都能看出2018年的数据与前三年不同,但却没有将这个年份单列表达的意识,导致很多学生只是在价格上进行了区分,三种价格在表达到2018年时都要转折,表述赘余,由此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思维定势和思维误区。第二个问题是学生对于三种价格月饼的分类,答案中明确的是“低档、中档、高档”,但学生缺乏此类常识,表述时直接引用价格或是便宜的、略贵的和最贵的,仔细想来未尝不可,但这也正是需要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要学习的表达能力,故而应给学生点到。最后是参考答案所带来的启发,本题的参考答案是:在2015~2017年三年间,低价位的月饼销量逐年下滑;(3分)中高档价位的月饼销量逐年增长,其中高价的月饼销量迅猛增长。(3分)2018年,低价位的月饼销量猛增,中高档价位的月饼销量锐减,其中高价位月饼的销量更是急剧萎缩。(3分)。 我要求学生将标准答案与自己的答案进行对比,着重发现自己的思维误区,并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整理归纳。
由这道题链接,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分析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在对近期所讲的语文试卷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主观题的考核。将这个图化作一则材料,看看能得出哪些信息。学生初听到这个问题,有点摸不着头脑。我提示联系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去考虑,并允许互相讨论。通过引导,学生很快就想到了“贸易战”、反腐倡廉、供给侧改革、甚至讨论到了理性消费和月饼本身的价值以及它的附加价值(如品牌、包装、广告等),这对于理科平行班来说实属不易。接着我引导学生尝试将这些点归类,他们立刻:明白了这是在归纳总结从哪些角度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结果很容易就被呈现出来。
原因:(1)国家层面:社会经济受贸易战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影响;政治领域反腐倡廉,导致低档月饼销售情况的变化。
(2)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以及社会风气的变化;低档月饼的价格与其本身价值相符。
(3)个人层面:社会大经济形势和社会风气引导使人们更加理性消费,选择月饼时更符合自己的实际需要。
虽然这样的的结果不够完美甚至略显程式化,但这个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开始关注自己所处的社会生活与大环境,既是概括归纳能力的提升,又是一次思维的发散。由此我也告诉学生要有探究精神以及广阔的视野,将自己置身于时代洪流之中,方能给自己做好定位,走向更宽广的未来。正如鲁迅所说: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必须发现自己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方能以不变应万变,把握好题目中“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
对于这道题的讲解,在课后我反思自己可能解读有点过度,但我依然选择把它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