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想到她,想到Elisa,我脑袋中就会浮现一首诗,言简意赅,几百年前一个坠入爱河的人细语而出:‘描绘不出你的形状,我只觉得你环绕着我。你的存在用爱意填满了我的眼睛。你无处不在,击溃了我的心
——水形物语
很久没有从电影院出来,就想提笔写东西的冲动了,因为能看见的人太少了,每次看着简书或者微博寥寥无几的浏览量,我都会无比的怀疑自己的文笔是不是真的烂到家了。但是这一次,这种冲动,不是为了让谁看到,而只是为了慰藉自己内心那点少有的悸动,不能再擦肩而过,转瞬即逝了。
淘票票上显示着三块广告牌和水形物语的特惠,我点了后者因为更便宜,因为人鱼恋的关键词。本以为这是我以前喜欢的美国青春喜剧,而走出电影院的我终于明白了佳片的质感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纯音乐一般的故事,关乎懂得关乎孤独关乎爱。
我的生活平淡的像个纯音乐
你是唯一的变数
片头的所有场景都被浸透在水里,水中沉睡的女主角像一只自由的水中蝴蝶,闹钟声打破了水中的梦,摘下眼罩,女孩起床,泡澡,煮蛋,撕下日历,出门,给画画的邻居送一份晚餐,看一段秀兰邓波儿的楼梯踢踏舞,下楼,开电影院的房东送了她两张电影票,夜幕,公交车上,霓虹流动,洒在她脸上,她的工作是一间秘密研究室的清洁工,她的好朋友是一个总在牢骚自己丈夫的黑人大姐,她会让女孩插队打卡,等她收工,清晨她回到家中,和邻居共进早餐,查电视杂志,听听新的歌舞秀,跳跳踢踏舞。
如此平淡而美妙,就像演奏一曲纯音乐,因为歌手不会说话,只能聆听,她,是个聋哑人。
回来的路上朋友说:“她的生活千篇一律,美丽但并不值得期待,而这只人鱼是她唯一的变数。”
一个水箱被送到了研究所,好奇的女孩伸头探看,水箱里的生物猛的一挣扎。第二天,女孩带了一个鸡蛋给实验室里的“鱼”,那是一个人型的生物,我在电影院里感叹了一句没上妆之前,这得多帅啊!第三天,她带了黑胶唱片,用手语教他交流——那样的生活,平静而快乐。但快乐绝不可能持续到电影的结局,编剧合理的契合了冷战前后的背景,美国军方想要解刨了他,来用于武器研究,而研究所里的博士是个苏联间谍,被指派毁灭他,而女主和她的邻居朋友则暗暗计划着怎样救出他——
故事的剧情结构简单,但叙事的方式就像片头和片尾那个老者讲的故事,平缓的好像浸入了女孩的生活一样。那个沉闷年代的唯一一点美好围绕着女孩的爱情,生活——天使爱美丽一般的女孩,美女与野兽的构图,女孩平淡如摇篮曲的生活,在遇见他之后开始有了节奏的起伏,欢快的梦幻的章节,和悲伤的别离的旋律,美好的期许的尾声,谱写成了完整的乐曲,他是她的乐曲中唯一的变数。
每个角色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走出电影院时我已经忘记了几乎所有的角色名字,甚至整个电影下来,鱼形的男主到底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但是所有的角色都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样深刻好像在电影里的世界里真实的生活着,人性的善良,邪恶,无奈,压力都那样真实地有力地存在着,狠狠地砸在我心上。
回来的路上一直在和朋友讨论,反派的boss到底可不可恶,朋友一直在强调他在前期百般毒打男主,把他当做畜生一样看,拿着高伏电棍电他,后期疯了一样的围追堵截,心态崩了,被男主咬掉的手指烂了。可我却一直“没良心”的强调他的生活压力,一个美国40时代的典型家庭,他的妻子有时髦的卷发,一双儿女可爱懂事,养家糊口,买青色的凯迪拉克来显示自己的尊贵的地位,便前洗手便后吃糖,wow~ 好一个装十三的疯子!他孤独,喜欢女主思考的表情,想要得到女主,让她发出“声音”,他的上司告诉他,36小时之内找不到男主,就让他就此消失,而他十三年的功绩,从未获得过称赞。36小时死亡倒计时后,他疯了,疯狂地在卫生间吃药喝水,找到苏联博士他吃了一块糖,他说:“小时候我喜欢吃这个水果糖,因为它便宜,又好吃,有时候我喜欢嚼碎它,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会慢慢品味。”慢慢折磨博士的时候,他得到了“特种兵”情况——只有两个清洁工,他嚼碎了嘴里的糖。在黑女工面前他拔掉了自己的断指。在男主杀死他之前,他嘲讽的笑了:“你还真的是个神。”我不否认这是个疯子,但逼疯他的是冷战背景下变态一般的美国军方,他只不过是一枚消失在时代里的小小棋子。
女主角不是那种长得特别漂亮的姑娘,我没有在看电影之前查她的演员资料,她不是很美,但是眼睛里那种安静的冥思和遐想,让人好奇,令人想去聆听,她看电视听歌曲的时候那种眼神里流出来的渴望。她将浴室放满水,和自己的心上人融为一体,楼下的电影院水漫金山时的可爱,像一枚音符慢慢打动你。
而邻居画家,则是美国金融危机时代的牺牲品,他供职的公司裁员,而他画的广告再也敌不过照片逼真,他是个gay,喜欢蛋糕店里的酒保,多次光顾,在冰箱里存放难吃的要死的酸橙派,被拒绝的时候,用毛巾擦掉舌头上难吃的酸橙奶油。他养很多猫,他只有一个好朋友而他的好朋友不会说话。他是那么普通的中年人,落魄,潦倒,孤独,当发现男主角可以让他的头发重生,会让女主多留他几天,临别时都不忘让男主摸摸头。
苏联的间谍博士,帮助女孩救男主的主力助攻,他违背了组织的命令,保护了男主,而他的组织最终也没有给他回家的机会,在他最后完成任务之后被射中。
黑女工的丈夫,反派boss的女秘书和无能的手下,每一个角色,每一条人性的弱点,与无力的善良,都是那么的淋漓和畅快。
这不是一个单纯文艺的电影,也不是单纯人性的批判,这个故事像一杯苦咖啡,淡淡奶香被苦苦的咖啡遮盖住,要细细品味。
每个情节都在还原那个时代,每一帧光影的运用都值得回味
老式的黑白电视机要对照着电视杂志换台,秀兰邓波儿可爱的娃娃音,经济危机下没人的电影院,青蓝格调的老式街景,邻居画家笔下的广告画就像怪奇物语里对八十年代的细致还原一样,每一个细节都在刻画那个时代。
整部剧的光影类似与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完美对比,街景和女主的家,让人回想到了天使爱美丽的构图色彩,而青蓝色调的实验室透着淡淡的压抑感,又令我想到了暮光之城,就连boss的凯迪拉克都要选择“青色”,来调配,也许青色还有更加深刻的象征,但整体格调的统一让人看着很舒服。
而街景,女孩的家,蛋糕店则选择了更加温柔的橙色搭配,这种对比的巧妙,让四十年代风撞进了我的眼帘。
公交车上女孩的脸被霓虹照亮的明暗对比,清晨曙光的明亮质感,男女主初识到相知时,实验室的青蓝色又变得稍有些明亮。
更不要提,女孩脱掉睡袍在浴室相拥的名场面,不过那么唯美的艺术形式,就这样被剪了也是挺可惜的。而女主恋爱后青色的发带变成了红色,邻居画家画下他们相拥的漫画——每一帧光影的运用都恰到好处而又不会突兀.
我是奔着看美男鱼进的电影院,却被一种细致打动,女主是属于海的,结局的他们,you,me,together,这是一个讲给每个孤独灵魂的童话,属于我们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