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三十岁是一个没到这个年龄的人感觉对自己来说是很遥远的事,而对于过了这个年龄的人,会感觉过了三十岁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啊。
三十岁是一个神奇的名词,它代表一个人的身体机能,器官将明显地开始由顶峰开始走向下坡路,而人的心智在这个年龄会基本上趋于发育健全,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到了三十岁如果你在事业上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基础,说明你已经算是事业道路第一阶段的失败者,因为过了这个年龄的人大多数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现状,我们身上所承担的责任不允许还不去成长。
而到了这个年纪的人也会常常懊悔在应该学习的年龄没有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没有读一个好的大学,没有选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参加工作后没有努力奋斗的工作,在这人生的第一个三十年里面走了好多弯路,错过好多机会。
以为过了三十岁马上就是中年危机,我们的这一生已经不会再有多大发展和上升的空间,其实这些都是那些患得患失的人才会有的想法,说什么我没有时间,我没有精力,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已经把我的时间和精力占尽,我已经没有多余的部分去学习和提高自己。
我想说的是,说这些话的人往往都不会有多么大的成就,因为他一直在一味地怨天尤人,感叹老天对他有多么的不公,他也努力了为什么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现状,或者自认为已经不再年轻,不用再去为了当初的梦想而努力付出,因为精力和体力已经不允许,所以就选择默默的接受,只想得过且过地过完这一生。这样的人灵魂已经死去,跟行尸走肉没有什么区别,虽然肉体还有活着的迹象,但是精神已经没有追求,每天只是在机械的活着。
举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前几年的北京时装周上面出现了一位79岁的老人光着膀子走秀的老人,一时在网络上面炸开了锅,好多人在想这个比我爷爷年纪还要大的老人身材和精神面貌怎么能保持的这么好,我深受启发专门到网上去搜了一下老人家的简介,他叫王顺德,现在已经83岁,出生在沈阳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4岁进入社会打拼,干过好多行业,一直事业平平,但是他一直有个好的习惯,时刻都在学习新的东西,不断给自己充电,44岁才开始自学英语,49岁本该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为了自己爱好的话剧事业决定只身前往北京做一名北漂,50岁开始学习哑剧,由于哑剧属于形体表演需要好的身材,他老人家开始进入健身房,打磨自己的身材,60岁开始练起了肌肉,65岁开始学骑马,78岁开始学骑摩托车,79岁开始走秀,80岁又开始学起DJ。
他的事迹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想他真是把自己的一辈子当成了别人的几辈子,太值了,令我们这些所谓刚过三十岁年纪的人感到惭愧,大家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也好,生命在于折腾也好,但是真正去付诸于行动的又有几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欠缺的东西就是一个人的“自律性”,“行动力”,“学习”一项技能,“学习”一份知识 到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你勇于开始,坚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最后你肯定会有所收获,对于你在事业上面定的目标也是一样的,只要你为了这个目标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际实施,去付出了,那么将会一步步接近于成功。
拿我个人举例来说吧,我上学的时候对“看书”没有半点兴趣,上学写作文都是靠用歌词去凑字数,以至于后面没有在学业上面创造什么成绩,最后不得不随父母意愿到部队参军入伍,换一个环境历练一下自己,到了部队后由于领导器重安排我去队部担起了“文书”的工作,回想起来,这应该是我跟“看书”结缘的开始吧,由于这项工作需要一定的文采功底,而我在学校没有这方面的努力,那时经过部队的历练已经使自己具备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性格,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好多关于写作方面的书籍,也为我自己培养了一个喜欢看书的习惯,我也从书中收货颇丰,体会到了看书的乐趣,一直影响到我现在。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虽然我们已经年过三十,我们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朝气和活力,我们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留给我们自己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但是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去放弃努力前行的脚步,三十岁并不可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寿命有可能实现大大延长,每个人活过一百岁已经不是梦想,这样一来你才刚刚走去了人生的四份之一,你还有很多试错的机会,后面还有太长的路要走,你就甘心这样活下去吗,一直活在麻木和懊悔当中?岁月不会因为你的碌碌无为而停止脚步给你反省的机会,我们应该重新转入赛道,总结前面三十年的人生历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去提高一下个人的学历,考取一项资格证书,或者在个人的兴趣爱好上面投入精力,只要你能够使自己的身体或灵魂有一项在路上,就会产生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再引用“皮囊”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将此文献给已经步入三十岁的你,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发:“人的肉体是用来使用的,不是用来伺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