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躺平”这个词挺火的,据说出自一篇网文《躺平即是正义》,看它被炒到那么高的热度,我也忍不住想来凑凑热闹,也想说几句。
文章大肆宣扬躺平的好处,说“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听起来相当过瘾。是啊,比起没日没夜的996加班,比起为了车子、房子、票子的低声下气,躺平貌似一剂药到病除的良药,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方案:我躺下了,你们就再不能拿我怎么样了。可是稍微深想一层就会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事实啊——不是“躺平并非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不是事实(虽然它的确不是),而是躺平本事就不是事实。
别看大家在网上吼的一个比一个大声,事实上根本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躺平,别说做了,我估计真正能发自内心这么想的可能都没有几个。我们本身就是个讲究艰苦奋斗的农耕民族,骨子里信奉的就是“天道酬勤”那一套价值观,所以在国际上常常留给别人“干活不要命”的印象。让这样的民族习惯躺平,做出跟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完全相悖的举动,也不是不可能,但绝不是短期内单凭网络上的几个热词就可以办得到的,何况我们本来就是欲望汹涌的民族。不说这么宏大的角度,就是从身边所见的人说起,你见过几个真正躺平,追求第欧根尼式生活的人?不是说一定没有,而是这样的人必然凤毛麟角,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社会里。
为什么?因为躺平是需要条件,甚至需要一定天赋的。人人都想做陶渊明,可并非人人都有陶渊明一样的家底,要知道陶先生的种地水平即使只达到“草盛豆苗稀”的糟糕水平,家里人也是不会因此饿肚子的。他的大部分同僚即便有相同的想法,也仍然要时不时准备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没办法,人要吃饭。人人都是陶渊明,那陶渊明还有什么价值呢?否则古人也不会有“世人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的感慨了。我想那些没有休官的人,除了对权位的贪恋,也许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生存的压力吧。除了财力支撑,你还得有相当程度的“天赋”,比如你起码得有不人云亦云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得有不畏流言坚持自我的强大心理承受力等等。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真的只配好好活着,努力上进。
那为什么大家明明都是欲望汹涌,某种程度上甚至算得上贪得无厌的人,却往往喜欢标榜自己躺平的一面,并在网上为此摇旗呐喊呢?我想其中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也许是:正因为我们行动上比谁都努力上进,所以才需要用语言上的丧气颓废来缓冲和稀释这种紧张感,否则当语言和行动都高度紧绷的时候,很容易导致人最终的崩溃。橡皮圈拉的太紧最后容易断掉的道理,小朋友都明白,所以这些年我们才经常在网上看见这种“打左灯,往右行”的行为。成年人的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虚伪”。也因此智者才常常叮嘱我们,别看人们怎么说,要看他们怎么做。我们嘴上说着佛系躺平,实际上比谁都上进拼命。
最后想说说我自己的态度。我是喜欢躺平的,甚至还相当羡慕。对于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最好能不做就不做,对于所谓的人生目标,能不追就不追,因为对于我这样的虚无主义者来说,一切的一切到最后都毫无意义。躺平又怎么样,不躺又怎么样,最终无非万事皆成空。不过正如上文所说,虽然想法美好,但我现在依然没有躺平的资格,我依然还有汹涌澎湃的欲望,我依然还没挣到足够多的钱。我想要躺平,但我还不配!
等我哪天赚到了使我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的钱以后,也许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躺平了吧,真希望这一天快点到来,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