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回老家住了一个星期,没想到,在村边的池塘里,竟然看到了不多的几朵睡莲花。
小时候的老家是没有睡莲的。在老家,水生植物当中最常见的只有菱角、莲藕、蒲草、芦苇。睡莲属于外来物种,而且是近两年才从南方某处引种过来的。
水面上,睡莲花的叶子碧绿碧绿,虽然没有荷叶宽大,但一样精神。而且,相比较荷花,睡莲花虽然小些,但颜色却更加丰富,除了白色还有黄色。
每次经过村边池塘,看见睡莲花,我都会想起德国作家斯托姆的小说《茵梦湖》,想起小说男主人公莱茵哈德为茵梦湖中的一朵白色睡莲心血来潮,脱去衣服,走进湖水,游向月色中的白色睡莲的情景。那情景太过美好,以至于读完《茵梦湖》,我别的都记不住,却永远地记住了茵梦湖中的那朵白色睡莲花。
终于,他游到了离睡莲很近的地方,可以辨清月光下的银色花瓣了。但与此同时,他感到自己陷进了一面网中,却是光溜溜的水草从湖底浮起来,缠住了他赤裸的手脚。四顾茫茫一片黑水,身后又蓦地听见一声鱼跃,他顿时感到忐忑不安,便拼命扯掉身上的水草,气喘吁吁地急急游回岸边。从岸边再回头看那睡莲,见它仍和先前一样,远远地,孤独地,躺卧再黑黝黝的水面上。
读《茵梦湖》的时候,我还不知道睡莲花长得什么样。后来看到的睡莲花也只是出现在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画子上,很朦胧,就是一些白色的点,给我留下的也只是想象,并非对实物的真实感。
再后来,应该是在读过《因梦湖》之后又过了十年,我才真正见到睡莲花,水中的睡莲花。那是一个不大的封闭的池塘,边上不太整齐地砌着灰色的砖块。我是在初夏的清晨经过那个池塘的,突然间就看见了半池塘碧绿的叶子。同行的朋友告诉我,那就是睡莲。我静静地在池塘边站了足足两分钟,第一次专注地欣赏现实中的睡莲。
睡莲叶让我很自然地想起荷叶,并把睡莲叶和荷叶进行了对比。总的感觉是,相较于荷叶,睡莲叶明显小得多,而且不像荷叶那样亭亭玉立,凸现在水面上,它们只恬静而平整地在水面漂浮着。就在我专注欣赏时,我的视野中忽然显现出几朵点缀在睡莲叶旁边的睡莲花来。它们个头不大,蜷缩着,没有直立的杆,沉睡般浮在水面。
再后来的一天下午,在某城市公园的池塘,我竟然见到了不同颜色的睡莲花,有白的,红的,还有嫩黄色的,宝蓝色的。我先是绕着池塘一边漫步一边观赏,再后来,我干脆在池塘边的草地上坐下来,一边听知了的鸣叫,一边看静静的睡莲花。不知不觉中,天色已近黄昏。忽然,我注意到,个别睡莲花的花瓣已经开始闭合了,本来一副盛开的样子,悄然收拢成半开放状态。我站起身,准备走近些,看看睡莲花是怎么进入睡眠状态的。也就是这时,我突然明白过来,睡莲花之所以叫睡莲花,是因为它夜间闭合,早晨醒来,只有在白天才开放。
——也正是这个发现,让我仿佛从睡梦中终于醒悟过来:《茵梦湖》中那朵盛开的睡莲花只可能开在斯托姆的小说里,不可能开在真实的茵梦湖中。换句话说,斯托姆只是按照艺术的需要创造了一个唯美的意象,用它代表纯真和理想,同时表现出他自己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但在实际生活中,夜里是看不到盛开的睡莲花的。
这么多年,原来,我一直被斯托姆欺骗着!
我已经从农村老家回来一个多月了。过去,每当想起老家,我的脑海里浮现的会是对整个村庄的鸟瞰,而现在,我脑海里首先出现的却是村边池塘里的睡莲花。尽管它们早已凋谢了,消失了,对我而言,它们却永远地开在那儿,点亮着一块从未生长过奇异花卉的僻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