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我们重走了父亲走过的那条路,
原来,这一路遍地荆棘,鲜血淋漓。
染红了父亲的肩头,
也照亮了孩子的整片天空。
---哖说(nián)
2020年1月5日,一张曾经火遍中国的父子照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继十年前该照片的摄影师徐康平无意间拍下这张照片开始,这对父子的生活就一直被默默地关注着。
照片中的父亲是重庆的一名搬运工(当地俗称“棒棒”),名叫冉光辉,2010年无意间被摄影师拍到工作的场景,当时他一手扛着一百多斤的货物一手牵着三岁儿子走在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旁的阶梯上,吸着烟,用自己年轻精壮的身体支撑起家庭的负担。
十年前,来自农村的冉光辉,带着妻子和三岁的儿子来到朝天门批发市场做起了“棒棒”生日,一干就是十年。由于妻子在餐馆工作无法照看孩子,于是冉光辉只能带着刚会走路的儿子去干活。一手扛着货物,一手牵着儿子,已经是他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一包两百多斤的货物碰到没有电梯的情况下,从一楼送到十楼,需要半个小时左右,而每一趟的工钱,才仅仅十元而已。
每天21元固定的花费,两包烟加一碗面,没有娱乐和休息,冉师傅却过得相当充实。
2016年,冉师傅当年住的棚户区不到20平的破旧小房子房租一涨再涨,于是他狠心下来用多年的积蓄在附近买了一套60平的小房子,花了四十多万。
哖子简单地算了一下帐,40万的房子,按一趟10元计算,需要冉师傅拉货4万趟,按照平均每趟200斤的货物,一套房子需要冉师傅一家不吃不喝扛够800万吨才够数。
而这却仅仅是在理想状态下的估算而已,实际上是有了房贷的他,随着儿子的成长和自己身体的年迈,负担也更重了。
如今10年已经过去,2020年年初,作为纪录片《凡人正传——》(《中国人的一天》十周年纪念)的主角,这位父亲已经依靠自己的肩膀在重庆的市中心买了一套房,依旧是精壮的身体,依旧十年如一日地干着“棒棒”的工作,但是已不年轻的年龄无意间为他添加了些许岁月的痕迹。
十年后,冉光辉一如既往地做着他的“棒棒”,每天扛货在一吨左右,一年下来就是350吨,经过长点累月的劳作,十年下来就是3500吨的重量。
十年后的儿子冉俊超也已经读初一了,13岁的他活泼开朗,成绩优异,并没有因为父亲的职业而对生活感到自卑。相反地,小小年纪也能扛起七八十斤的货物,并且一直以爸爸为榜样,希望长大能帮爸爸一起分担生活的重担。
在中国,有一大部分这样的人,
他们是一个家庭的脊柱,
也是整个家庭的希望,
笨拙的语言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内心,
质朴的行动却从来不曾间断。
他们没有用优美的语言向孩子描绘这个世界有多美好,
却用自己坚实的背膀,
磨尽十年的岁月,一步一步扛起家庭的重担,
这在中国,是许许多多中国父亲的真实缩影。
父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提及孩子的教育,人们通常会说母亲的陪伴对孩子是多么地重要,而往往忽略了父亲对孩子成长产生的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曾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也说过:"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变得软弱、敏感、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坚持性。
为什么呢?
这就是父亲在家庭的角色和重要性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父亲是“理智、安全、独立、强大”的代名词,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亲对孩子的成长一般是通过陪伴、互动、游戏的方式实现的。
据研究表明,孩子在1-3岁时,对母亲的依赖来自于自身对母体环境的依赖,3-6岁之后随着宝宝一点点长大,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处理能力也在逐步加强,原先生活的方式和圈子已经不能满足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知,他们更多希望通过与其他人的相处来获得更多未知的东西,这时,父亲就会成为孩子重要的伙伴。
不同于妈妈这一角色表现出来的温柔、敏感、甜蜜等感觉,爸爸与孩子的互动往往是充满刺激和挑战的,他们之间互动的游戏更多会根据爸爸的选择而更偏向于技术性、挑战性和运动性。
在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父亲所表现出来的理智、思考、冷静和果断恰恰是跟母亲相处时所没有的感觉,比如在跟父亲玩游戏的过程中,一旦游戏结束,父亲能够很快地转移注意力和情绪,将精力快速地放到下一个项目中,而孩子在这一个项目中还未充分体验到的“成就感”就会被立刻代入到下一个项目中,从而整个游戏下来,孩子的“成就感”都会相对保存较久的时间,从而体会应该在什么时候克制自己过多的情感要求。
这种“延迟满足”会在孩子游戏结束后集聚到一定程度,一旦游戏结束静下心来这种“成就感”就会获得爆发式的增长,极大地促进孩子的自信和满足。
在游戏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勇敢、 理智、思考和冒险精神也会逐步影响孩子的性格。同时爸爸富有男性磁性的声音与外貌特征,也会对孩子产生视觉的影响,久而久之父亲就会成为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英雄”。
当然,经常获得爸爸陪伴的孩子会在早期形成稳定的安全感,遇到困难和危险会通过模仿父亲处理问题的能力来让自己逐渐处于“安全的范围”,从而会逐步变得自信和勇敢。
父亲应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和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爸爸每天早出晚归地工作,吃着最简单的盒饭,穿着几年不变的衣服,抽着便宜的香烟,没有娱乐,没有休息,没时间顾家,更没时间给家人陪伴。
在他们心中,给孩子报着几万块钱的辅导班和兴趣班都是小意思,给孩子买着几百几千的玩具眼都不眨,给孩子消费着各种名牌衣服鞋子眉头都不皱。他们以为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爱着孩子。
然而,当被问到“你爱你的爸爸吗?”许多孩子的回答是迟疑的。
因为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爸爸这个角色是“缺失的”,除了给与丰富的物质这种看不见的东西以外,凡是应该有爸爸参与的角色,他们都体会不到。
于是,孩子们不可能知道你每天有多么辛苦,
不知道你每天省吃俭用只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
不知道你辛辛苦苦赚的钱除了要负责他的学习和花销之外,还要负责房贷、车贷、生活和其他开销。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爱”爸爸,一定不是孩子的错,
而是爸爸们太过理性和内敛,他们以为爸爸无所不能,不需要“爱和被需要”。
所以,爸爸们应学会该适当的向孩子“示弱”,
告诉他们,
爱是相互的,爸爸也需要孩子的关心;
爸爸每天很累很辛苦,但是爸爸是快乐的,
因为有一个时刻关心他的孩子默默地支持着他。
勇敢地向孩子表达“爱和需要”会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家庭责任感, 让他从一直被“爱和保护”的角色,逐步变为“爱和保护”家人的角色,给他们以家庭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给与孩子爱的能力。
父亲应该教会孩子“思考和奔跑”的能力
如果生活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跑道,
那么父亲就是那个永远奔跑在最前面的领头人。
他们披荆斩棘,
只是要为后面的家人遮风挡雨。
我想,用电影《银河补习班》来解释“思考和奔跑”这一主题会更为符合情景。
在电影中,曾经是桥梁建筑设计师的父亲因为自己设计的桥梁坍塌而被迫入狱,出狱后,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的缺陷,这位“天才爸爸”用自己的行动和一场场“爱的冒险”,为孩子塑造了一个精彩的童年。
就像电影中的父亲反复和孩子强调的一点是:永远不要停止思考,要一直想,动脑筋。因为他认为虽然试卷的选择题会有ABCD四个选项,但在生活中,当你面对问题时,不会有答案自动跳出来,是不是有能力从A一直想到XYZ,才是应对的关键。
遇到困难,动动脑筋,用自己处境中能用的东西,帮自己脱离困境。
遇到挫折,相信自己,每个问题都有无数的答案,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父亲是孩子眼中的“绳线”,孩子能飞多远,要看父亲的眼睛能看的多远,手中的线能放得有多高。
让孩子感知“思考和奔跑”的能力,
余生,让孩子勇敢地做领跑人,
自信地为父母遮风挡雨。
父亲的肩头,扛起了孩子的整个天空
前几天,在朋友圈中看到了一个刚有了宝宝朋友发的动态:“楼下转了一圈,最便宜的烟25元一盒,我果断地。。。忍了。”
突然发现:
我们也曾是父母眼中的孩子,
我们也曾经坐在父亲的肩头吃吃笑语,
岁月沧海,
如今的我们重走了父亲走过的那条路,
原来,这一路遍地荆棘,鲜血淋漓。
染红了父亲的肩头,
也照亮了孩子的整片天空。
我是十三哖(nián),谢谢你的阅读。
本文内容只提供观点,不代表立场。
文 | 十三哖(公众号ID:nianzi13 )
图片| 来源于网络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继续阅读,十三哖的这些文章也很不错呢:
关注十三哖,持续生产新鲜有料的新媒体原创文章,更有更多学习干货可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