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冬至,下了班到处找饺子吃。
本来在云南是没有冬至日要吃饺子的习俗的,就算要吃点什么,也应该是糯食,比如糍粑,比如汤圆。但是鉴于我在北方待了四年,就再给自己一个过渡期吧,今年行北方规矩,冬至吃饺子。
有一个很奇怪的定律是:平时觉得到处都有的小吃,等你真正想吃的时候,就怎么也找不到哪有卖的了。我从公司出来后,绕了一大圈,怎么也找不到一家像样的饺子店。最后实在没辙,进了一家过桥米线店,点了一碗普普通通的水饺,结果还是韭菜馅的,吃得我很不开心,所以没拍照。
吃完饺,和爸妈打电话。我爸问我昆明冷吗,我说冷,所以才要吃饺子嘛,怕把耳朵冻掉了。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问:不是说昆明四季如春吗,有这么冷吗?这话确实不假。因为就算是春天,也不全是春暖花开的明媚时候,还有乍暖还寒的倒春寒呢。“春城”的名号,还真不是浪得虚名。而且,今天再冷,也还是有4~15°C,我们说的“很冷”,也只是和前几天对比得出的结论罢了。
然后散步去书店。昨天下午去恒隆的大象书店,碰巧赶上法国影展分享会,我在后排很认真专注地听特邀专家和教授讲了好一会儿,无奈实在听不懂。也许是因为本来也没怎么看过“新浪潮”电影吧,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索性自己去找书看书了。但也收获寥寥,败兴而归。大概是青岛的方所书店给我的体验感实在太好了吧,曾经沧海难为水,后来我很难再遇到让我很心动的独立书店了。包括南京的先锋书店,我也觉得不如方所。
今晚去的新华书店。
沿着人民西路,走到与东风西路的交界处,便是小西门。小西门有一家只有一层楼的新华书店。这家店很小,能看出明显的历史感。
我当然不是新华书店的忠粉。说实话,之前几次在新华书店,我就没买到过任何一本我想买的书——买书本身不算难,难的是买到自己心仪的版本,尤其是不再发行的老版本。比如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旧版本的张爱玲全集和三毛全集,大概已经绝版了吧,所以无论我在哪见到这个系列,一定会将它们买下。
小西门的这家新华书店,是我爸年轻时常来的地方。所以这里于他而言,是一个有着独特意义的文化符号。我喜欢挖掘老故事,更喜欢与父辈有着情结关联的地方,所以来了这里。记得小时候爸妈带我来昆明,我在一家书店买过一本民国史的书。现在想想,大概就是这里吧?
我想,故地重游,无论如何还是得带本书走。于是挑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这本书我在初一初二时就读过,距今八九年了,仍觉回味无穷。可惜当时买的版本不甚如意。今天正好看见它,就带它回家吧。
从书店出来,觉得没走过瘾,又从小西门走回春城路,途径顺城和南强街。我太喜欢傍晚散步了,吹着晚风,一天的疲倦都被吹散了。
回到家,我照例在扉页写字、盖章。这样,它才算真正属于我了。
今天的感悟是:学会独处是成长的必修课。
这句话是写着写着自己冒出来的。与上文无关。
于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