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以印刷术为表征的时代步入没落,而以电视为表征的娱乐时代蒸蒸日上。“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在书的前半部分,波兹曼对媒介本身进行了分析,认为“媒介即隐喻”,媒介这一认识论可以塑造文化特征进而形成文化精神,同时对印刷时代下的美国社会进行了论述分析;在书的后半部分,波兹曼揭示了在电视时代到来之际,新闻、宗教、政治、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系列娱乐化的现象,并预测我们正在走向赫胥黎式的警告,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以印刷术为基础的阐释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而以电视为基础的娱乐时代正逐渐繁荣,并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看电视并不会像你看书时那样,能拥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你的眼球不得不跟着电视节目的转换而转动。正是因为这样。尼尔·波兹曼才认为,电视节目让我们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灵魂。电视时代让我们缺乏逻辑、忽略语境、抛弃历史、变得浮躁,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的观点放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也同样适用。互联网媒体走进了受众的生活,发挥着比电视更加重要的作用。传播技术的发展虽然让受众看到了传递信息的方便与快捷,但也让受众及整个社会变得更为浮躁。在现在的互联网媒体时代,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早已随着媒体呈现方式的变化而改变,互联网不仅带给受众多重感官刺激,也带来庞大却几乎和自己毫无关联的信息。互联网媒体带来的碎片化话语方式还会慢慢入侵其他媒体,进而可能让整个媒介环境朝碎片化、充斥大量噪音、信息过剩的方向发展。

“娱乐至死”显然是悲观的,我们日复一日地在短视频中自我麻痹,或许是真的陷入了无能为力的怪圈。但我们更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让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的根源并不是电视,也不是网络,更不是娱乐本身,而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思维由自己掌控,学会处理信息、正确接收信息,保持冷静思考,那么我们的思想就不会静止,我们的灵魂就不会丧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