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较劲,战胜自己。战胜在生活的蹉跎中已变形了的自己。找回真心。
当自己懒惰、懈怠、退缩,不想做事、不想日更时,就看看雪漠老师在《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二辑》中写的这些文字:
“强行者有志”,“强行”就是强迫自己做一些不习惯做,但是跟理想有关的事情,或者勉强自己做到一些目前的力量还达不到的事情,比如,你不喜欢每天学习,但你勉强自己每天学习;你不喜欢每天早起,但你勉强自己每天早起;你不喜欢每天修行,但勉强自己每天修行。总之,凡是勉强自己做一些对人生有益的、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叫“强行”。
儒家也提倡强行,《孟子·尽心上》中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意思是,人自身就具备万物之理,只要把心收回来,真诚地反省自身,就能体会到莫大的快乐。推己及人的宽人之道,要勉强自己为之,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会无限接近仁的境界。曾国藩也说:“一日强恕,日日强恕;一事强恕,事事强恕。久之,则渐近自然。以之修身,则顺而安。以之涉世,则谐而祥。”意思是,想要做到恕道,就要勉强而行,天天勉强自己,事事勉强自己,最终就会让行恕成为一种生命本能和生活方式。
实际上,孔子本身就是“强行者”。……
看《论语》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些类似于自我安慰的内容。比如,孔子有时会发牢骚,再这样下去,我就弄条大船,漂洋过海到外国去。所以,孔子对自己的生活是很不满意的。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虽然不满意,但还是这样做了一辈子,这就是强行。强行者必须有志,没有志,人很难强行一辈子,有时连强行两年都办不到。大家想一想,如果孔子没有志向,不强迫自己周游列国传播他的学说,还有没有今天的儒家?很可能没有。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批评孔子,其实中国不能没有孔子,如果没有孔子和儒家,中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如果没有儒家,中国不会像过去两千多年那么稳定。因为,中国那么大,人那么多,如果没有秩序,根本没办法治理。所以,中国需要秩序。而儒家建立了一整套秩序,所以中国需要儒家。有了儒家的指导,中国会不会陷入无序。无序太糟糕了,如果无序,任何国家都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混乱、犯罪,然后死亡。群众很容易变成群氓。群众需要好的文化作为他们的生命程序,需要正确思想—哪怕这种正确是相对意义上的正确,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真理层面的正确—的引导。……所以,儒家虽然有它的局限,但它提倡的很多东西毕竟是对人类有益的,比如孟子的“强恕而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有儒家和没儒家,对中国来说是不一样的。
老子思想和儒家思想的不同,在于老子既提倡“强行者有志”,也提倡“无为而为”。也就是说,他既提倡我们勉强自己,最终达到某个目标,也强调不要执著,不要攀缘。这看起来很矛盾,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你既然无为、不执著,为什么还要强行呢?就像有些人不理解佛家,觉得你既然强调出离红尘,就是提倡逃避世间,就是逃避红尘给你的责任。这是不对的。佛家和老子一样,也是强调行为上强行,而心态上无为。就是说,行为上不能随顺自己,要强迫自己形成一种新的习惯,但不在乎这个习惯什时候才能养成,不在乎自己的目标什么时候才能达成,也不在乎自己能得到什么、结果如何。换句话说,佛家也罢,道家也罢,都不是叫你不努力做事、努力追求,而是教你如何通过强行,慢慢做到无为—习惯成自然,便会实现无为。如果谁觉得老子和佛家的无为是不做事、当懒汉,就冤枉老子和佛家了。
我就是典型的“强行”。刚开始,我也不想写作,也觉得睡懒觉、沉浸在睡梦中太幸福。如果每天能睡到十一点,我也会觉得很好,但没办法,按凉州人的说法,“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你要想有出息,就必须强迫自己。所以,我还是每天三点起床。我曾把当时的自己比喻成被赶往屠宰场的猪—一边龇牙咧嘴的叹气,一边诅咒自己,一边毫不情愿地从床上爬起来,坐到书桌前面。尤其是写出《长烟落日处》,刚打算写《大漠祭》的时候,我五年写不出一个字,只能每天三点在书桌前坐着。当时,我打定主意要跟自己较劲,写不出也坐着,因为坐比不坐好—坐了,有一天可能就写出来了;不坐,一辈子都写不出来,一辈子就睡过去了。所以,我宁可像挤牙膏那样,每天写几行字—最初是五百字,无论如何都要求自己要写出五百字,但经常会完不成,因为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好,后来,终于能做到每天五百字了,我又强迫自己每天写两千字,坚持写。这就是强行。强行到什么时候才算成功呢?习惯成自然,再也不需要勉强自己时,就成功了,我勉强自己了五年,五年后的某一天,我的心一下打开了,就再也不用勉强自己写作了,因为,有无数文字都想通过我的手往外涌。所以,勉强是必须的,没有勉强,不会有真正的无为,更不会有后来的无不为。
所以,我们要学习老子,要从老子点点滴滴的文字中,找到对我们有用的智慧。这一章老子给我们的启迪,就是一定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喜欢做、但有益的事情。
有些朋友胸中有很多伟大作品,但就是不写,或者在一个地方给困住了,再也走不下去,然后就停了一辈子,放弃了。我跟他们不一样的,不是我比他们更有才华、更有能力,而是我根本不管可不可能,只管每天都去写,每天都往前走,不在乎结果,走上几年偶然一回头,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走上一辈子,再回头,你可能已经记不起自己的起点在哪里了。
【选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二辑》,pp326-33,雪漠 著】
第一,每天写论文、写日更。
第二,控制饮食。
第三,饭后散步。
这几天终于又找回一种熟悉的感觉,继续写论文,继续写日更。要坚持下去。
周日去理发店做头发前,我带了几本书,理发时选择了《纪念钱宁同志》。读得很投入。很受感动。读的过程中,我就想,如果没有读过雪漠老师的作品,我是不会读得如此沉浸的。
十几天前,还读了《炼金术士》,带着书去先锋书店读完的。第一次听说《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这本书是在2017年,在手机播客中的上官文露读书会。那时女儿四五个月,每天清早或晚上给她喂完奶哄睡后,就会听一会儿播客,如英语,演讲,《红楼梦》等。一天发现了上官文露读书会,不记得如何关注到的,也许是热点排行榜,坚持听了一段时间。一天早晨当听到“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你”这句话,我被强烈地震撼到了。但很遗憾,我那天听完没有买这本书,后来也一直没有读这本书,直到十几天前。
读这本书时,感觉这本书和雪漠老师的《无死的金刚心》很像。但个人觉得《无死的金刚心》更细腻,更深刻,更适合国人读。我准备再一起对比阅读下这两本书。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书的一些句子:
最黑暗的时刻出现在黎明之前。
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帮你实现自己的心愿。
只有一样东西令梦想无法成真,那就是担心失败。
做什么并不重要,世上的每个人都在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通常懵然不知。
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你。
人总是害怕去追求自己最重要的梦想,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或者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
我现在活着,当我吃东西时,就只管吃,当我走路时,就只管走,如果必须去打仗,今天死还是明天死对我都一样。因为我既不生活在过去,也不生活在未来,我只有现在,它才是我感兴趣的。如果你能永远停留在现在,那你将是最幸福的人,你会发现沙漠里有生命,发现天空中有星星,发现士兵们打仗是因为战争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是一个节日,是一场盛大的庆典,因为生活永远是,也仅仅是我们现在经历的这一刻。
当我们努力使自己变得比现在更好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一切也会变得更好。
梦是上帝的语言。
如果你一开始便把自己还没到手的东西预支给别人,那你就会失去为之奋斗的愿望。
你必须找到你的宝藏,否则你在途中发现的一切便都失去了意义。
九年前,男朋友生日那天收到了公司部门送的一本书《秘密》,他给了我。那本书扉页上写满了同事们给他的生日祝福。当时,我读了很感动。记得,后来还曾借给一位师妹看。她读了之后也很感动。还在很久之后的一次聊天中,感谢我曾借这本书给她看。去年,我也把雪漠老师的几个公众号都私信分享给了她,我觉得她很可能也需要。那时我还没有在朋友圈公开分享,有时是个人可见,有时是分组可见,分享给潜在的可能感兴趣、受用的朋友。很惭愧。我是有私心的。心很小。开始时,觉得这么好的东西,不能让别人知道,捂着,尤其周围的人。有点像小朋友想独自吃零食,不愿分享。也有一点原因,担心让别人发现自己的脆弱和不足。还有一点,担心别人的看法。有一天我想,雪漠老师这么好的东西,这么好的文化,为何我很晚才遇见?经过思考,我终于开始了公开分享。
2018年春,意外邂逅了《一个人的西部的》。不过,我并没有系统性读,完整的读雪漠老师的作品,静下心来读,因此进步很慢。这也是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地方。才懂得遇见的早晚,并不直接关系着学习、进步、修行的程度。要靠真正的努力,是否信受奉行。有些晚我一些的
读书感动了,却不一定真懂了。如果真懂了,就会去做。或者,不是真的信,而是自欺欺人。因为未做到信受奉行。
原来,我觉得读书感动了,就是懂得了。其实,读得还很浅。我一直不会读书,更不会读人。20岁前,我没有真正读过一本课外书。看的书都是课本和教材。这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弥补了。
杨绛先生曾在给一位高中生的回信中写道,“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