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个妈妈跟我“告状”,说自己9岁的女儿和女儿的一个同学,带着4岁的弟弟去小区小操场玩。她在楼上看着。结果女儿跟同学玩儿着玩儿着,你追我赶的,就玩儿到楼道里,把弟弟放在广场了。
最后的结果是,她把女儿当着同学的面儿揍了一顿。当然,过后也知道自己有点冲动了,但是仍然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负责任,没有担当呢。
所以,就来跟我告状,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负责任,这么不像她。
这让我想起来前几天看的一个新闻,也是一个妈妈为了打麻将,把5岁的孩子和3岁的孩子放在一个屋子里看动画片,给两个孩子买了棒棒糖,让5岁的孩子看着3岁的孩子。
结果俩人吃完了棒棒糖,看够了动画片儿就跑出去玩儿了。
最后不小心小弟弟就丢了,找不到了。几经周折,经过各种排查,村里人的描述,和摄像头的帮忙。最终找回了孩子。
幸运的是,孩子不是遇到了人贩子,而是一个人在村头玩儿,被十几里地外的一个没有孩子的人,临时起心动念带走了。
姥姥讲这个新闻的时候,我们全家讨论这个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让一个五岁的孩子看更小的孩子,还是一下午,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儿。很显然在这个年龄段儿是很难做到的。
通过昨天跟我抱怨的这位妈妈,我发现,新闻并不是个案,生活中让孩子去执行他们这个年龄段很难执行的任务的家长,并不是个例,甚至不在少数。
太多时候,我们打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旗号,用着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招牌,而肆无忌惮的任意妄为,不顾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
用三四十岁的成年人的标准要求一个十岁八岁,甚至五六七岁的孩子,去做他们这个年纪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太多爸爸妈妈把自己内心所有的期待都放在孩子身上,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是天才,从小就做到成年人的标准,如果做不到,我们就会很生气,责怪孩子,出言不逊,甚至各种失控的行为都出来了。
假如我们可以平心静气的想一想,我们的行为,很多时候真还不如一个孩子。
今天又有一个妈妈,非常生气,非常不满意地问我说,为什么她女儿那么没主见,那么不像她。为什么总是听别人的话,别人让去她家玩,她就去,总是那么爱听从别人的命令呢?
那个妈妈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主见,有时候她看到女儿什么都听人家的,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批评她,骂她,甚至愤怒了,还会揍她一顿。
一个孩子是怎样长大的?又如何每个孩子都长的如此不同呢?实际就是因为家庭教养的方式不同啊。
但凡习惯性听话,没有主见的孩子,她们背后一定都有一个强势,控制,处处制约孩子的妈妈啊!
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是孩子的全世界,爸爸妈妈的善待,就是给孩子勇气和力量。假如连自己的父母都苛刻,都不能理解自己,那么这个世界怎么会变得友好而安全呢?
我想不出来,一个被暴跳如雷的妈妈指着鼻子骂窝囊废的孩子,要如何有勇气去反抗别人,如何有勇气做自己呢?
还有一个妈妈非常质疑说,为什么儿子在家看课外书的时候觉得他很专注,可是一到学校,老师就说他上课走神儿溜号,不专注?他怎么可以这样?
为什么天天看着他,这么努力只考了92分儿,为什么前面口算题要错那么多?
假如我们生活的格局也就这么大,自己生活得如此无聊,眼睛永远都盯着这些问题,试图帮助孩子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最终让他成为一个完美的孩子,那么我猜想这个过程相当辛苦,结果也不会遂人愿。
因为人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按下去葫芦又起了瓢。
假如我们可以放下担心和焦虑,去欣赏一下孩子的优点,或者说,孩子满身的独特的特点,那么,漫天的繁星也无法遮挡住太阳的光芒,当你看到太阳,你的整个世界都将是光明和温暖了。
孩子终究只是孩子。只希望父母真的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