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可以用来沟通,传递信息,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
我们一天所说的话有多少是正面的,有多少是负面的,可能很少有人去注意。我们经常在不经意间会被某一句话戳中内心的伤痛之处,正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越是最亲近的人,我们的言语可能会更伤人。因为比较熟悉,也就无所谓伤害,说出来就是你连句玩笑话都开不起。然而家这个本该很温暖的地方,却也是充斥负面语言最多的地方。
也许我们成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身心都渐渐披上了厚厚的盔甲,对于语言的攻击会选择防御性躲避或者反击,但对于小孩这些言语却对他的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我们经常习惯性的给小孩子贴标签,“小淘气”、“乖孩子”、“笨蛋”、“没出息”等等,从来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内心感受。
我们设想一下,在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内心是怎样的。就算是现在你听到污蔑的话你内心又会是怎样的。
有些话都是习惯性的,我们自认为这些话很平常,但是却很有杀伤力。比如说“打死你”这句话,一般情况下我们觉得别人根本不会这么做,真正把你打死了,他也活不了,最多只是一句玩笑话。
但是你对一个三岁小孩说一下试试看,他是一个弱者,也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会觉得你真的就会打死他。
于是他就会害怕、恐惧,“打死你”就是一句极具威胁性的语言,经常这样威胁孩子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心理阴影。
就算你经常说,孩子会觉得爸妈每次说打死我说了这么久没有一次把我给打死,孩子又会怎么想,你以后所说的每句话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也可想而知。
这也是很多时候你说的话孩子都不愿意听的原因,这里并不是真的让大家说到做到,把孩子打死这么残忍,只是告诉大家尽量少去说负面的语言。
我们可以留心一下,在一天当中我们有多少语言是正面的,有多少语言是负面的,对于孩子我们要多用正面的语言去引导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