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觉得重点有二:
一、我们知道的道理并不解决我们生活遇到的问题
我们明白的道理可能一定程度上也是看似正确的,但是他并不能解决我们真实生活中遇上的让我们痛苦的问题。
每个人遇到的生活的问题有很多,也各不相同。
有人为工作无果而痛苦,有人为大龄单身而焦虑,有人为疾病所扰,有人为人际关系所困。
我知道如何处对象,可是并不能让我的工作有所产出。我知道如何挣钱,可是身患疾病。
道理都明白,但是那又如何呢?
而且,就算我们明白的道理与想要解决的问题恰好相关,但是也许只能解决其中1%的问题,而并非是问题的关键。
道理与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只是相关,而非是"我这么做了问题就可以解决"。
人说我们应与人为善,与人相处时该如何如何。话是没错,但是我想解决的问题是改善与某人的关系,与他为善并不能让我与他的关系改善。这其中不是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
我们需要的是其实更是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
二、我们知道的道理与实践并没有统一
说是知行合一也好,说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好,说的都是一个道理。
知道再多,如果我们并不能在生活中用上,其实无用。
我们以为我们是理性的,其实人都是非理性的。人的大脑生来就允许各种相悖的概念同时存在脑海中的。也许我们认同某个道理,但是实际我们的行为与之相反。如:我们在网络上呼吁正义,但是现实中却又不能施行,到底是网民不上街还是路人不上网?
正义这个例子可能不那么妥当,但是知与行之间还相隔很远,如果说知是一,那么行可能是百是千。
我们是知道很多道理,可是也只是知道而已。
三、场景化的思维
场景化的思维,
就是以生活中真实的场景为触发条件的去定义影响我们生活中所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以此为依托,一方面我们可以真实的去解决最让我们痛苦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因为这类场景在生活中时时可以遇见,可以以此为引子让自己去应用我们的解决方案。
外部的触发条件、高频的场景是可以让我们快速形成习惯的有效条件。
四、与其他思维的联结
场景化与问题导向的会是一对非常好的搭档,基于真实场景的问题,会更有解决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