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参加了“玩美”工作坊关于立足儿童视角的环境创设的线上会议。由卢伟院长引领,我在环境创设方面的一些疑惑,便豁然开朗。在大家的分享中,我有了以下收获:
首先,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成为环境的主人。我们邀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倾听他们的声音,使创设的环境更适合幼儿需要,更有利于幼儿发展。在园里将幼儿所到之处都列为教育环境,将游戏、认知,生活、语言等各方面内容,渗透在教室、卧室、走廊、墙面等地方,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环境。如在幼儿园的楼梯上,粘上不同颜色的小脚印,便于幼儿区分上下楼的方向和位置,形成有序的常规;在卫生间粘上小动物洗手的示意图,提醒幼儿讲究卫生,学会洗手的方法;在活动区设计一些标志,用来告诉幼儿物归原处,养成良好的习惯。
根据课程生成与之相适应的班级环境,如,发现大班幼儿喜欢看图书,由此生成以书为主题的教学内容,这个主题又分为几个小主题:书宝宝的产生、给书宝宝治病、制作书签保护图书、组建自己的图书馆等活动。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是创设主题墙,并对主题墙进行分区,讲书宝宝的产生时,配上相应的图画布置墙壁,给书宝宝治病时,组织幼儿开展修补图书的活动,让幼儿认识到保护图书比修补图书更重要,由此引导孩子制作书签和书套;为了使大家有更多的图书看,最好有我们自己的图书馆,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图书拿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看。同时在主题墙上创设图书馆环境,请幼儿轮流当图书管理员,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
其次,对环境进行动态管理,让幼儿与环境对话。课程环境的动态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环境的创设,要根据教育和幼儿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变化。二是指在不断更新环境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例如:在创设帮助幼儿认识四季变化规律和特点的班级环境时,我们采用留、变、添、减的方法。如表现树木的变化,让幼儿用皱纹纸折出迎春花、桃花粘贴在树干上,以表示春天来了;随着气候转暖,让幼儿取下迎春花,添上桃子,补上叶子,表示夏季树叶繁盛,花儿结果;到了秋天,再让幼儿把绿叶换成黄色、红色、棕色的叶子,在秋风中飘落满地。到了冬天,光秃秃的枝头上落满雪花。这样,四季的景色景色在幼儿的参与下不断的变化。让幼儿与环境对话,让动态的环境激起幼儿活动的欲望。对动态的事物感兴趣的,是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幼儿总是喜欢通过自身的运动了解环境,参与环境。因此,我们必须为幼儿提供动态的环境,让他们有机会去接触变化的事物,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变化过程。在各个区域根据每个主题的不同,随时添加操作材料。如在科学活动区域中,教师从教育目标出发,精心设计并慎重选择投放材料,如橡皮泥、积木,海绵、布、乒乓球、螺丝钉、磁铁等多种材料。激发幼儿产生好奇,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与物质环境发生作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反复实践,并与同伴相互合作,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而且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等。
然后,适时利用家长资源,拓宽主题环境创设。很多教育因素需要教师“慧眼识金”,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如: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也应把握契机,引导孩子们了解这场重大社会事件的本源——人与自然紧密又脆弱的关系,从而产生敬畏自然的意识。这是所有人,包括孩子,应该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学会的一课。在疫情当下,我们请家长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绘本;鼓励家长能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通过行动呵护自然;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动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呵护,比如节约能源,形成健康节俭的生活方式,不浪费食物,进行垃圾分类,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爱护花草树木,爱护一切动物……希望孩子能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的神奇力量,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敬畏自然地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