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
很多文章会写如何让小孩子了不哭不闹上幼儿园,好似小朋友可以平静上幼儿园以后就万事大吉,殊不知这只是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实际上小孩必须走过一个心理历程。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面对新环境,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和接纳,这个过程只有自己度过,经历过才会成长。但这个过程必须要有爱者的陪伴,这是大人和孩子都需要的。
犹记得第一次进香格里拉大酒店,看着他们豪华气派的装潢,我觉得自己特别老土,内心忐忑异常,甚至步伐不知从何迈开,服务员热情的服务,让我特别尴尬和紧张,于是我必须鼓足勇气,看似淡定地随着他们的带班经理,把整个酒店的商务宴会部分全部摸清,我看了所有可能类型的房间和商务宴会厅,也知晓了所有的价格,这时候的我内心已经没有任何不适了。而且,我有一种感受,如日后再去另一家同样或是更高级的酒店,我的这种不适感会非常小,我的心理因为完全熟悉已经安全感爆满了。我理解这是一种安全感的迁移能力。
对一个陌生地方的熟悉,大人可以快速适应。而对孩子来说,他们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这种熟悉还建立在这个空间相对自由畅达的基础上,我们知道孙瑞雪幼儿园他不设限制的空间,甚至老师的办公区,小朋友也可以去看,因为空间被允许自由,小朋友才有充分的探索时间和机会。而在传统幼儿园,小朋友都被安排在一个小小的教室,不但好奇心被限制了,而且会增加孩子的不熟悉感以及紧张感,因为身心的不自由,更加增加他们的抗拒性,这些都需要好长一段时间的熟悉才能慢慢适应。曾经听一个害怕水的朋友说,尽管她已经会游泳,每每去到一个游泳池,她都非常紧张以至于不敢下水,于是怎么办?她需要扶着游泳池的边边把整个游泳池都摸一边,做到心中有底,最后才敢下水游泳。同样的道理,无论大人、小孩,对于一个陌生环境的接受一定只能慢慢适应且充分探索陌生边界。
三胖刚上幼儿园那会儿闹腾得厉害,每天一醒来的第一句话“妈妈,爸爸,我不要上幼儿园,我不要上幼儿园。”爸爸妈妈各种纠结,甚至想就应该送到孙瑞雪幼儿园去,因为听说那里第一月父母至少可以陪伴半天,这种爱者的陪伴会受到极大的重视。而在这里幼儿园的老师为了培养孩子的统一习惯,会用一些小小的惩罚,三胖在第二天一早无意间跟妈妈说了一句:“站太久了”。在后来跟老师的沟通中,我大概知道他在学校因为不睡午觉被罚站了,周边的妈妈也说过类似的情况。
整整哭了一周多时间,我们还是坚持去送,各种说服小孩,无非承诺“爸爸、妈妈4点会准时来接。”“周末带去儿童公园玩”等话语,在认定了无法逃脱上幼儿园的命运后,三胖每天就会在上幼儿园前说:“我要找爸爸,我要找妈妈”“爸爸、妈妈可以多陪一会儿吗?”孩子在为内心的安全感做各种争取。最后搬来了“我要爷爷”,因为在爸爸妈妈去上班的那段日子,他一直由爷爷陪伴玩耍,那是他熟悉的陪伴的人。最重要,长长的幼儿园路上,爷爷会一直抱着他,把他送到校门口。这一拥抱让他的安全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对比而言,每次妈妈去送他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会牵着他的小手,让他自己走,只有在他的主要求下,偶尔那么十几米才抱抱。很显然这种没法满足他的安全感的生命需求,所以他会在有选择的条件下,让爷爷抱送去幼儿园。
我犯了很多父母容易犯的错误,让小孩子早早主动地帮忙做家务、自己走路等等,其实这也没错,关键是在关键时刻,爱的抱抱必须给足。几米有本新书《所有的错都是大人的错》,没错,孩子的需求还某种意义上是生命成长的渴求,关键时刻的满足显得尤其重要,父母用生命的体悟去感受和理解孩子会看到本质的安全感需求。在这个功利的世界,我们太习惯步伐匆匆,而忘记了灵魂掉队。与孩子相处时候,关注孩子的内在感受,达成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显得无比重要。放慢脚步、陪伴,用心理解他们走过的世界,才能让他经历成长。于是,我与先生决定在日后的成长中,父母会陪他尽可能地探索陌生版图的边界,拓宽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边界。
印度一大师曾说:“大脑与大脑的沟通是语言,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感受,灵魂与灵魂的沟通是沉默。”关注孩子的感受,那是安全感的源泉。
2018-09-10【育儿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