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每天看书,持续输入,增加储备,然而,总是拖延拖延再拖延,这一次,借在行的对赌活动,开始21天每天5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打卡,加油!
先从何帆老师的《先放一把火》开始,这是他在FT中文网的书评专栏的合集。
我很认同何帆老师对专栏的简短介绍:“读书是每日必做的功课,写作是终生以求的技艺,但深知努力的结果,仅仅是得到了一知半解。”对我而言,就先从每日必做的功课开始吧。
全书的文章分三类:一是对经济学的反思,二是向历史学习,三是写给自己的,谈论如何写作、如何教育孩子。
主流经济学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的,“假设”这个词亮了,而过去,我把它当作一个事实、一种信仰,所以变成了一种束缚。真理再往前走半步就是谬误,在认识假设的前提下,怀着好奇,多读五花八门的书,比如脑神经科学、进化论、社会学、复杂科学方面的著作,能以更高远的视角去看,是我前进的方向。
关于历史,何帆老师说:了解一个人,就必须要了解Ta的家庭背景、童年经历,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要回到他们的历史、传统中去。人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选择自己的居住地,千百年来,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哭于斯,这种“印记”,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都是难以抹去的。
“作者不可能让所有的读者都满意,我不是写给所有的读者看的。”多么真实有勇气,这句话我送给自己。
三个读者:第一个读者是我的老师,一位学识渊博、严谨细心、正直高尚的学者,促使我不敢信口胡言,而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文章寸心事,得失千古知,落笔成文,不可不慎;第二个读者是我的学生,对经济学和世界充满好奇,但懵懵懂懂,不知何去何从,我希望能传递给Ta一点儿积极的影响;第三个读者是一个朋友,偶然的缘分,以文字相识,有那么一点儿惊讶,也有那么一点儿赞赏,还有那么一点儿不服气,但至少,我让Ta感到,这是一个真诚、有趣的人。
我也找一找我的这三个读者,认认真真地写我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