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城堡里来了一位保险从业人员,为我们讲了一些保险中我们容易掉的坑。我做了一些笔记,跟大家分享。
坑一:追求大而全
如果一张保单,既能保重疾、保轻症,又能保意外,是不是很完美?只能说太傻太天真!
弄明白自己需要的保险责任才是最重要的。你不需要一次性购买一揽子产品,你只需要做好自己和家人的风险分析,把钱花在刀刃上。
这样一来,当我想应对意外风险的时候,可以选择A公司的这款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意外险;当我希望应对癌症风险的时候,B公司的那款防癌险在定价上更有优势。毕竟,一次性购买同一家公司的那么多保险产品,可不会像麦当劳套餐一样享受优惠。
随着保险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向客户提供选择单个产品的机会。
比如大家熟悉的XX福,就是一款寿险(主险),附加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的产品。看起来是保障大而全,而且很方便,但其实性价比会大打折扣。打包这么一大堆保险,首先一点,成本高、价格贵是必然的。
购买XX福,0岁的孩子投保,保终身,保额30万,每年要交5000元左右。
但如果分开来买呢?也是买同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
一份纯消费型重疾险,保额买到50万,只要500多元。一份100万保额的综合意外险,100多块就能搞定,还包括意外伤害医疗。再加上一份百万医疗险。保障更全面不说,保费每年只要花1000多元,怎么看都更划算。
坑二:追求一步到位
上回分享提到过,通常家庭收入的5%-10%作为保险预算是比较合理的,家庭条件完全不差钱的咱们先暂且不说。
很多人在给家人购买重疾险时,希望保额越高越好,这样的考虑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一定会使你每年要交的保费水涨船高,增加经济负担。
重疾险当中覆盖的疾病范围,通常都不是最新的,所以很多保险公司都会每年更新保障范围,而新增的疾病范围,对于已购买产品的客户咋办呢?想增加就加钱咯~~
所以不追求大而全的同时,也不建议一步到位,因为市面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保险产品,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的购买需求,来用几个不完美的产品,慢慢拼凑出完美,使抗风险能力达到最大。
坑三:追求返还和分红
在家庭基本保障功能还没有配置到位之前,有限考虑返还和分红,其实也是一种本末倒置。
既想获得预防风险的保障,又不想让本金受损失。如果没有发生保险事故,到期后你就得把本金返还给我。
返本心态是中国保险消费市场上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消费者的这种诉求直接影响到中国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定价。
市场上有不少保费返还型重疾险和意外险,若在约定时间内并未出险,保险公司会将保费返还给客户。这类产品的宣传口号一般出奇地一致:有病赔钱,无病返本。乍看上去,这种保险似乎是免费的。
但仔细对比后你就会发现,返还型保险所需缴纳的保费,要比非返还型保险多出不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多交的这部分保费往往用作重要的投资资金来累积生息,最终会把当初所交的本金“赚”回来。
与之类似的,还有分红型保险,通常保额都比较低,但是保费却不便宜,但是噱头就在于是可以分红,早年的产品承诺5%以上年收益产品不在少数,但是实际精算师们都很清楚,基本也就能做到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切勿掉入高分红保险的大坑之中。
分红型保险计划书中一般一定会有一列小字备注,大体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分红收益率的测算是基于模型测算,但最终还要看实际情况。
坑四:投保前有医保卡外借经历
国家实行了电子病历管理暂行规范,要求医生按照标准模板来写电子病历,且门诊病历最少保留15年,住院病历最少保留30年。
所以,大家千万别心存侥幸,觉得保险公司查不到你的就医记录或药品记录。
医保卡外借,可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儿,要是真的被保险公司拒赔,那就糟糕了。
针对医保卡外借的事情,一定要如实告知,不然很可能会影响到之后的理赔。
而且保险公司可能还会要求你去体检或提供其他证明,然后才能给出核保结果。
只有这样做了以后,保险公司才不会在以后理赔时,追究当年医保卡外借的责任,因为你在投保时就已经如实告知了。
医保卡的记录,一般分为就医记录和药品记录。
其中就医记录分为三种情况:
1.记录为一些小毛病。
比如说感冒、发烧、咳嗽、擦伤等大家经常会遇到的。
这种情况最简单,因为感冒一类的病症很常见,即便你把医保卡借给别人,产生就医记录,也不会影响你的投保和后续的理赔。
2.记录为某些疾病。
比如说乙肝小三阳、甲状腺结节等。
这种情况要麻烦一些,需要你在投保时提供自己近两年的体检报告,或者直接去进行一次体检。
我自己就是出现过这种情况,不知为为,在我2015年购买XX福之前,我的医保卡借给了表姐使用,当时确实没有想太多。
但我最终确实因为表姐查出有卵巢方面的问题,而必须自己重新去指定医院参加体检,也是说起来很乌龙,却对自己的投保产生了实际的影响。
不知而为,却实实在在造成了麻烦。
只要能够证明你的身体是健康的,且说明医保卡里的记录是因为借给别人才有的,就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正常投保,保险公司那边的核保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3.记录为慢性疾病。
比如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这种情况最为麻烦,而且很有可能被保险公司拒保。
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疾病是可以通过药物得到控制的,无法通过体检确认。
所以,即便你现在的情况看起来是正常的,但也并不代表你的身体状况是真的正常,保险公司无法判断,很可能就干脆拒保。
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就只能通过在多家公司投保,说明医保卡外借的情况,来力证自己的清白了。
但最终的结果如何,就要看保险公司了,要是核保结果实在不理想,那也没办法了。
至于药品记录,这个主要看药品的种类了。
一般普通的感冒药,消炎药等,问题都不大,保险公司是不会在意的。
但若是买了用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的特殊药品,那问题就复杂了。
坑五:重疾险确认即赔付
“重大疾病确诊即赔!”这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这句话绝对是一个大“坑”!
大家买重疾险的时候,要关注保障利益的同时,也得打开合同看看条款,看看条款中关于“保什么、不保什么”是怎么写的,把常见的严重疾病的定义也翻出来看看。
了解下,到底什么情况可以按“重疾”赔,什么情况可以按 “轻症”(或中症)赔,什么情况下重疾/轻/中症都不赔。
有时候,即使保险条款胜似天书,你既然下了决心要交费20、30年,也得把天书啃一啃。
翻开重疾险合同,真正能符合【确诊理赔】的大概就只有癌症和一些高位伤残。其他“重疾”,要么约定需要实施相应手术,要么就是要求经历了一定期间的观察期后留下了严重后遗症。
坑六:意外险全都赔
相信不少宝妈给宝宝买意外险卡单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买了这张小卡单,宝宝意外跌伤扭伤全都赔”,宝妈们心疼熊宝宝今天跌这里明天碰那里,意外受伤的诊疗费保险公司通通赔,的确能帮上大忙。
但后来出事了才发现,保险公司赔是赔了,但是没有兑现之前“都能赔”的承诺,还有一大部分医疗费要自己掏腰包。
简单听信了产品的销售话术,导致过高的期望,忽略了保险理赔报销的约定条件,是让我们“入坑”最大的原因。
意外险的意外医疗责任,对于意外事故导致的门诊就医或住院的医疗费,的确是可以理赔的,但很多产品对理赔范围加以限制:社保范围内的医疗费。
如果治疗过程医生用了自费药物、还做了自费的检查和治疗项目,保险公司就不理赔这些费用。
所以,我们挑选意外险时,对于意外医疗责任需要关注三个问题。
1. 报销范围,是否能包括自费的部分。
2. 免赔额多少。
3. 如果没有基本医保提前结算,对保险公司的报销比例是否有影响。
无论购买何种商业保险,避免入坑的办法,除了勿忘初心,还要注意几点:
1. 买保险前
别冲动,认真衡量自己的需求,主动去了解下这些需求应该用什么产品来匹配,以及不同产品的保障范围和责任免除范围,敲定合适的保险组合。
2. 买保险时
遵守投保流程每个环节的要求,不能只简单关注重疾有多少种、预期分红多少,还应该多了解产品本身保什么和不保什么,清清楚楚避免纠纷。
对后续理赔流程也要有一定了解,保险不是简单的发生保险事故就可理赔。
3. 买保险后
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应该及时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
像寿险和意外险这两种产品,保险事故发生后,必须在约定时间内通知保险公司(一般都是10天),否则将有可能影响最终理赔结果。
如果遭遇到任何不公的待遇,要有法律意识,律师、银保监局都是消费者可以求助、投诉的对象。
希望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