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一个傍晚,北京地坛公园,落日余晖残红未消,公园内小树林里,轮椅上坐着一个人望向夕阳喃喃自语:老天啊,你为什么要这么早带走我的母亲?这个人就是《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那一年正是他小说首次获奖。母亲在两年前因为肝癌去世,没能亲眼见证她最担心和牵挂的残疾儿子,用自己的能力和意志拼出的一条出路。
1.小疾衍成大患,生活从天堂到地狱。
史铁生,中国当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从小品学兼优,中学毕业于清华附中,前途一片光明。只是因患有先天脊柱裂,在他18岁开始就出现下肢疼痛感,后来在下乡期间生病发烧导致疾病严重,在21岁年纪双腿瘫痪。母亲只有他这一个儿子,她承受的痛苦,常人无法感受。
2.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一扇窗。
史铁生在双腿瘫痪以后,曾经多次自杀,或是天不遂人愿,或者家人及时制止,总之自杀都没有成功。为了让他不胡思乱想,母亲会推着轮椅带他到离家最近的地坛公园散心。日复一日,史铁生看着公园的一草一木,看着又大又红的太阳。或许是大自然的力量,让他对生死有了更深的看法。于是他开始尝试写作。
3.不疯魔,不成活。
史铁生自己说过,他之所以写作有很大比重是因为母亲。看着母亲为了帮他找工作低三下四的求人,看到母亲因为他自杀而隐忍的疼痛,他不想死了,他要活着。就如他自己说的“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既然选择活着,写作便成了让他活的更好的一个方式。他每天不停的观察,不停的写?开始偷偷观察偷偷写,怕别人知道尴尬。后来写成了发表了,人家说写得还不错。别人一夸奖,他可以一宿睡不着。
他像着了魔一样,整天想着哪件事可以写,哪个人可以写,走到哪写到哪。甚至幻想有“小说显影剂”把它泼满全世界看看哪里有小说。那段时间他像着了魔,完全为了写作活着。
不疯魔,不成活,这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它代表了一种对理想,对信念的极致追求。
学习写作需要这种态度。
4.苦难,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离别,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伴随着写作开始,史铁生的状态也越来越好。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即将再一次面临命运对他的捉弄。母亲患了肝癌,为了不让瘫痪的儿子心里再受打击,也为了不让他写作分心,她决定不让儿子知道自己的病情。
直到病重卧床不起,他还在安慰儿子,没事的,做个手术就会好的。只是手术后一周,母亲就永远的去了。
史铁生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他开始痛恨命运,开始埋怨老天为什么对自己这么不公?那是一段可能比他自己双腿瘫痪更难熬的日子。
在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
5.和解
思想的升华和精神的淬变,让史铁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命运所遇之事的解读都达到了睿智豁达的境界。
他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小公园,指的也是地坛。
这次上帝的考虑,他觉得或许是对的。
他心里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原谅了老天,也放过了自己。
6.写在最后
史铁生一生与苦难争斗,同命运抗争。他用作品告诉世人,残缺的只是我的身体,我的思想和精神健全而丰满。
他的《我与地坛》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语文教材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中。
作品的文学价值,及作品中包含的精神和情感必将给后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宝贵的指导意义。
他曾说“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因为这园子里,有他最深沉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