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学习》的作者是印度著名的哲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很荣幸作为21世纪的我能隔空去欣赏、感受作者用文字传递给我们的大智慧。这本书很合适老师去研读。
书中提到,“传统的教育,使独立思考,变得极端困难。附和随从导致了平庸,如果我们崇尚成功,那么要异于众人,或是反抗环境并非易事,而且可能是危险的。想要成功的动力——这是追求物质或所谓精神上的报偿,寻求内在或外在的安全感,寻求享乐的欲望——这整个过程都会阻碍不满之情,遏制了自发创造,滋生了恐惧,而恐惧,则阻碍了我们对生活,加以明智的了解。正确的教育,意指唤醒智慧,培养一种完整的生活,惟有这种教育,才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和一个和平的世界。然而,要实施这种新的教育,我们必须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基础,重新出发。”《师说》中提到了做一名老师,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孩子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和肩负的民族使命和责任感,因为不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是喜爱和平、完整的人。像前两天张哲翰靖国神社事件,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位公众人物解释说他不了解这段历史,这句话简直太不负责任了,如果我们所教育出来的学生仅仅是只会一些知识层面的无知的人,或是磨损了对美的感受又或者是磨损了对残酷事物的敏感度,那么这样的教育也注定是失败的。
回到现实,我们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只是停下来抱怨,或者在纸上绘制灿烂的乌托邦,美丽的新世界这都无疑是浪费当下。如果我们真诚的话,则我们所能做的,而且必须做的,是即刻处理我们的问题,而非将他们搁延到未来,因为这样的问题,只要不解决,就会周而复始的出现,例如面对调皮的学生,或者不爱学习的学生,我就会想,接下来我具体应该怎么做?怎么去引导他们?这让我想到这个暑假我读的第二本书《共情》,书中的一些观点和我之前所做的所说的不谋而合,在和学生沟通时我不会强行的去改变他们,我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沟通,这样很快就能拉进我们的距离,之后很多事情就事半功倍了。会沟通就可以解决所有的事情吗?显然不是绝对的,如果想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做到游刃有余,教师还应该具备的,就是做一位终身的学习者,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是专业技术上的一种提升,还有就是要多方面的提升自己,把一种不断学习的精神传递给我的学生和家长们,利用我们所接触的每一个机会,促使他们观赏人所创造出来的美,以及大自然中的美,由此唤醒他们心中的喜悦之情,这个境界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