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阶段2】
这一点是令我纠结且费解的。以往在教学本单元时,我们采取的评估方式就是通过小测验(选择题、判断题),且记录完成时间,以此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过的阅读方法。是非对错是可以很快给学生以等级,但是却无法反映单元的要点,最终可能也落在关注成绩至上。但学生并不一定由此提升自己的阅读体验,对自我的阅读方式进行反思。实在有些难。
前两天,看到千课万人上的课例,有一个小环节令我惊喜。在提升阅读速度的基础上,学生完成了十道判断题,教师并不是简单地说既要提高阅读速度,也要提升阅读质量之类的话,而是给出了美国阅读专家施道弗博士的研究成果——“理解率小于等于70%,说明读得太快,理解率大于等于90%,说明读得太慢,介于二者之间为最佳”。这其实是对结果的自我评估,并且找到下一步改进的方向。其实,我就是想在最终的评估计划中展现学生自我评估的过程,评估任务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且通过评估标准对自己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并找到下一步努力方向。有点贪心。
以下任务情境不一定是最佳设计,也很希望看到本文的大家提出宝贵建议,给我更多的思考方向。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从外界获取很多信息,新闻联播就是一个重要途径。请你当一回新闻播报员,通过观看今天新闻联播,并从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新闻热点,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并向同学们播报一则新闻。播报后评选出最佳新闻播报员分享经验。”
之所以想要用这样的一个任务情境,原因有几点。
第一,在完成本次任务时,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速度)
第二,在完成本次任务时,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习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带着问题读)
第三,播报新闻是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中学习过的内容,对于内容的真实性等要求是学生的已知(理论上),所以不构成影响因素,同时又决定了任务情境的不确定性。
第四,借助评估标准,可以有效评估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结果,通过分享阅读经验,让学生对自我阅读水平进行评估,同时给出改进的明确方向。
好,还有评估标准没有交代清楚。
1.能够捕捉感兴趣的信息,用一两句概括性语言播报新闻。
2.能够捕捉感兴趣的信息,提取关键要点,用连贯的一段话播报新闻。
3.能够捕捉感兴趣的信息,提出问题,并从内容中提取解决问题的信息,用连贯的一段话播报完整的新闻,并且重点介绍自己关注的问题。
4.能够捕捉感兴趣的信息,提出问题,并从内容中提取解决问题的信息,用连贯的一段话播报完整的新闻,重点介绍自己关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当然,自上而下,逐级上升的标准,尽量用可视化的标准进行评估,在可视化的背后,我暂且认为是隐形的阅读素养的体现。不过,这个任务情境也有许多值得反复思考的地方,它是否真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值得思索的,我只能说,我的想法着实无趣。另一个,任务中并非纸质阅读,也并非提供一篇完整文本给学生阅读,这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显然是更高的,我希望学生能够完成迁移,但不知道是否妥帖。
又是一天记录。锚准这个方向,接下来该设计活动了,那可是大工程,就不会在简书记录了,照着目前的思路,我该好好完成我的作业了。也许思考很不成熟,但能力也就到这里了。
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