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名,是相对于大名而言。几十年前,一般人都是先有小名,然后才有大名。
儿时伙伴,闺蜜发小,嬉闹追逐,游戏打斗,相互间都是用小名呼来唤去。
上小学了,才正式启用大名。在同一个班级的小伙伴,私下还是用小名称呼;不在同一个班级的,就很少称呼对方的大名;有的人没有条件上学,有的人不在一个学校上学,也就更少关注对方的大名。
有的童年伙伴,亲戚之间,特别是远房亲戚之间,直到几十年之后,只记得小名,不知道或者忘记对方大名的,不在少数。
小名,包含乳名,但是范围比乳名广。乳名,是家长给起的。计划生育前,每个家庭的子女都多。最常见的乳名,简单一点的:就是小大子,小二子,小三子。。。。。。文艺一点的:就是小红子,小燕子,小芳子。。。。。。通俗一点的:就是小华子,小军子,小勇子。。。。。。
这些普通的小名,很容易重名。电影《五朵金花》巧妙借用这一点:到一个地方找一个叫金花的姑娘,结果从早找到晚,找到第五个同名的,才找到自己想找到的姑娘。
因为普通,重名多,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假如一个地方一个人有出息了,同名者也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正如歌曲《小芳》的唱响流行,不但是曲好词美,也是因为叫小芳的名字遍地开花,在哪里都能找到小芳的影子,所以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普通名字也有例外,没有被普遍使用的。在我们村,就有一个叫“大辫子”的姑娘,因为人长的美,辫子又长又漂亮。同村里面的别的姑娘,就再没有叫大辫子的了。名字被她一个人所有。相当于西施,别人再同名就被称为东施效颦了。
小名,还有一些有特殊含义的,也有不一定是自己家长给起的。包括一些外号,当时随口叫的,后来被叫响,成为了正式的小名。这些小名,就很有自己的特点,重名就相对少。
比如叫“小爬子”的,本来没有名字,邻居们来串门,问叫什么名字,家长说还没起呢,邻居大妈说,这么小都会满地爬了,将来肯定聪明能干,那就干脆叫“小爬子”吧!
小名“四八子”,不懂的人根本不知道含意。如果知道是他的母亲四十八岁时生的他,就明白这个小名还是很有意义的。而且,恰巧在四十八岁生小孩的并不多,像这样的小名,就会很少。
小名“小銮子”,“銮”(应该是“挛”吧,口语方言,luan zhe ——“挛住”:方言阻拦住的意思),前面生了几个女孩,刚生下的女孩起名“小銮子”,希望把还要来的女孩銮住,下一胎就是男孩了。当然,若再生的还是女孩,也不会起名叫“銮不住”。可以叫“来小”——来一个小子吧!如果后面还是女孩,前面的女孩名字可以随时变更升级为“大銮子”,“小銮子”,“大来小”,“小来小”。。。。。。这些都是极具智慧者的起小名方式!
小名“化肥”,是因为小孩长的又白又胖。生动形象又有寓意。
更多的小名,在叫的过程中,是纯粹作为特定的人的名称符号来叫的,并未深入考究其含义。作为口语,写成文字应该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像“陈罐子”,“过网子”,“毛霞子”,“老乡”,“土角”。。。。。。
小名,亲切,上口。叫一声小名,浓郁的乡音,清纯的情怀,会在一瞬间,再现脑海,重返那段天真无邪的时代。
小名,或许你已经多年不叫,或许你已经不好意思再叫。一旦想起,打开尘封的记忆,快乐的过往会扑面而来,那种幸福甜蜜的回味,只有自己,才能深深体会得到,无以言表!
(文中配图均为建华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