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想当“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到大,“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是永远压着自己的一座大山。

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还懂事听话,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别人家的孩子不打游戏不玩手机沉迷学习废寝忘食;别人家的孩子帮父母洗衣做饭还课余做兼职贴补家用;别人家的孩子也没什么了不起,就是你不会的人家会,你会的人家比你更会罢了。

“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完美的代言词,也有不少生活在它阴影下的小伙伴立志成为传说中十项全能的“别人家的孩子”,可你们真的知道生活在光环下的“别人家的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么?

图片来自网络


1.

我童年最幸运也是最不幸的一点就是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在大人眼中我应该是很完美小孩,学习优秀,听话懂事,从不无理取闹要这要那。他们对我不会吝啬夸奖,特别是在自己家孩子面前。

大人们觉得应该给小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可总是不懂得把握分寸。于是我成了小伙伴中最不受欢迎的一个,在我最需要友情的童年时期。

那时候我每天早起去叫小伙伴们上学,却发现没一个人愿意给我开门;我看到小伙伴热情地跑去打招呼却没一人理我,装作什么都没看到和我擦肩而过。甚至小伙伴们一起走着都会自动分为两组:他们,我。

没能力做到“别人家孩子”那么优秀,可至少能让他消失在你的世界里。小孩子并没什么恶意,但是正在长成的自尊却经不起如此对比折腾,他能做的也只有离那个传说中的孩子越远越好。

牺牲自尊都求不到友情,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2.

小学时期,老师让我们把习题册带回家请家长签名。

那时老师的批阅方式很简单,全对是优,错一个或者字迹潦草就是良,错太多才会评中,而差在班里基本没有人得过(我猜是因为笔画太多写起来麻烦)

我的习题册以优为主,但也因为不细心不认真出现了良。本以为老妈看到这样的习题册会很开心地签上大名并给我一个爱的么么哒,可事情总是不按我的套路走。

我被狠狠教训了一顿,用拖鞋的那种。

理由很简单:你为什么拿了良?!

我被打的时候还是懵逼的。

为什么不能拿良?良不是良好的意思么???我为什么要因为这个被打?!?!这里面一定有误会啊!

当我诚恳地告诉老妈良是什么意思后,老妈坐在沙发上呼呼喘着气,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我:“只有优才是优秀,其他都是不合格!”

然后我再次懵逼,因为觉悟不高而被打了第二轮。

到现在我都没想明白良哪里不好,那顿打算是白挨了。

当你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时,所有的标准都会自动提高:拿不到最好就是失败,做不到最优秀就没理由继续活下去,连全场最佳都上不了你玩什么源氏?!

这样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活着,真的很累。

3.

作为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一句你要懂事就可以拒绝你所有正当不正当的要求。

小时候超级想要的玩具,想吃的零食,想看的电视节目,想玩的游戏…

你要懂事,现在不是做这些的时候,你要好好学习,以学习为重bulabulabula…

现在我完成了所有小时候的愿望,但那种期待和发自内心的喜悦却再也找不到。

4.

我进入了附近最好的中学最好的班级,成功摆脱“别人家的孩子”的身份。

但悲伤的是,老妈还没能成功适应身份转换…

第一次考试结果出来后,老妈拿着成绩表从上到下数了十几个才找到我的大名时那种震惊与怀疑的神情竟让我觉得莫名有种快意。

看到了吧,我就这个水平。

你逼我也没办法,实力摆在那,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不服不行。

老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沉思的结果是… 你小子玩物丧志!

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玩什么了?!

讲道理的话,那时候别说手机,我连电脑都只有周末玩一小时… 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能让老妈做出玩物丧志的结论…

结果就是,我的房间被彻底搜查,“闲书”(其实是中外名著… )被查抄,桌子上放着的买来很久一直不会解的魔方成为罪证,连从来没用过的小收音机都被收走小心藏了起来…

而且我一个学期没有碰到电脑…

再一次考试之后,老妈终于认命般接受了身份的转变。

“别人家的孩子”当久了,突然做回自己的后遗症就是小小年纪却有种饱经世事的沧桑感。七大姑八大姨街坊邻居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开始嚼舌,前几天还是优秀代表如今却被抓了典型,还真是世事难料。

他们眼中赤裸裸的嘲讽和快意,像是看到一只开屏的孔雀突然变成土鸡,还要假装惋惜地鼓励你支持你,说什么相信你一定能找回状态重新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

图片来自网络


5.

初中和高中都有幸进入了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在班里排名不上不下,悠闲地过着我的小日子。

我身边那些“别人家的孩子”还是一抓一把。

有人为了学习每天熬夜到凌晨两点,坚持两年甚至熬坏了身子;有人因为老师一句不轻不重的责骂哭了一下午;甚至有人因为偶尔一次成绩下滑被父母逼到离家出走。

这些可怜人,大多数其实并不是被父母老师,而是被别人口中的自己逼成这幅模样。他们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智商超群、热爱学习、听话懂事,这是他们的标签,也是他们的枷锁。

一旦和标签有丝毫偏差,便是大逆不道不可饶恕的罪过。他们没权利选择自己的性格,只能被动迎合所谓优秀代表的框架;他们牺牲了许多,只为换一句不咸不淡不走心的夸赞;从很多方面看,他们无疑是成功的、优秀的,但也是悲哀的。

还是做自己最好。

别人家的孩子,留在传说里就够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