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谕纪泽(2)【1162】2024-11-12(2)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谕纪泽(2)【1162】2024-11-12(2)

评点:善读《文选》

有名的曾氏治家八字方针,其内容已在这封信里明确定下来了,只有前四项尚未分别以一个字来概括而已。这四项为起早、打扫庭院房间、祭祀祖先、善待亲族邻里。为便于记诵,他后来以“早”“扫”“考”“宝”四个字来概括,与先前家信中常说的书、蔬、鱼、猪合起来,则成了曾府的“八字家训”。

曾氏说,这是他的祖父星冈公的治家经验,他只是整理而已,并非创造。其实,这些都是他的思想。日常家庭琐事,虽说不上千头万绪,却也繁杂零乱。曾氏从中拈出这八项来,正是他自己所看重的事情。人类文化的递进,从来有两个主要的途径:一为凭空创新,如秦始皇的郡县制、汉武帝的独尊儒学、屈原的《离骚》等等;一为在前人基础上的迈进一步。如孔子的删诗、蔡伦的造纸、明清的团练等等。人类的文化乃人类祖祖辈辈一代代人成果的积淀,前人的成就常给后人以启示、借鉴,或留下一个粗坯。前人的开端常要靠后人来扩大、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递进的后一条途径更为普遍,也更为重要。小小的曾府八字家乡,也以一个实例说明了这个规律。

中国传统学问有汉学、宋学之分。汉学乃汉代一批大学者所创立的学派,以许慎、马融、郑玄等人为其杰出代表,其学问以训诂考据为长。汉学的特点为实事求是,质朴无华,故又叫朴学;它的弊端在过于烦琐。到了宋代,学者们喜欢探讨圣人的心性义理,与过去的训诂考据有了明显的不同。学术界称之宋学,以周敦颐、二程、朱熹、王守仁等人为代表。其学问的特点为追溯本源,启人心智;其弊在于空疏。到了清代的乾嘉时期,汉学复兴,其训诂考据的成就超迈前贤。不久,宋学业发达起来,心性义理的研究也大有进展。曾氏年轻时受湖湘学派的影响,究心义理之学,后来也认真钻研《说文》《五礼通考》等书,对乾嘉诸老也极为钦佩。曾氏的学问是汉宋融合,较少偏执。但他身任繁剧,无论宋学还是汉学,心中虽有体会,却没有成体系的著作,这是他终生引为遗憾的大事。他常感叹“学业无成”,便是指的此。

曾氏告诉儿子,《文选》所录的作品皆为汉魏人所作,在当时的风气影响下,文人的创作都注重用字的精确和声韵的铿锵,希望儿子读《文选》注意到这两个方面。

从信手拈来的佳句中,我们可知曾氏于《文选》之熟。看来,这位湘乡文派的创始人,其声光迥然的艺术风格,得力于《文选》的熏陶不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