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己亥猪年的首场比赛,我的第78场花甲全马,在美丽成都完成。
用“完成”这个词搭构这样的常规句式,我似乎是在忙活“工作”、撵“任务”!哈哈,“完成”嘛,挺郑重的意思。
其实全然没有那么庄严肃穆。
参加马拉松比赛对我来说,已经是晚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09年,我跑了第一个半程马拉松,2012年60岁时,我开始了跑全程马拉松的经历。爱好加坚持,渐成习惯,也便成为了生活。
跑马拉松,就是平平常常地过日子。
16日清晨,我与小伙伴们在机场汇合,乘国航航班顺利准点直抵成都,再乘网约车赴都江堰,车程约70公里。
刚到伙伴的驻地,大家便感受到了双遗马拉松的温暖,待进入我们住的派酒店时,温暖同样扑面而来,在“马拉松运动员免费领取”的提示字样旁,摆放着矿泉水、优酸乳,鲜牛奶和小蛋糕。我体会到了赛地酒店以这样的方式迎接参赛选手们入住的情商思维,如老板所说,比赛房价贵,我们该让出。营商之道讲实在话挺可贵。
吃完饭领了装备赶去都江堰小游,随清澈的岷江水分分钟即卷入慨叹激流。入夜梦里飞天俯视,仍啧啧称道千古伟大工程。
此次参赛成都双遗马,是今年厦马之后的第二个赛程,我将春节探亲享受天伦之乐的身心,伴着四周的恢复准备期一同带入了新赛季。
这是个充满新的希望和寄托,有新的期盼与追求的美妙赛季;这是个赛地分布东西和南北半球,地域辽远的缤纷赛季;这是个19天一场比赛,密集疲累,需要科学恢复规避伤病风险的探究赛季;这也一定是个给身体和灵魂带来崭新影响触及和震撼的新奇赛季。新,将贯穿赛季始终。连已经确定的前四场比赛,都是从未去过的新地方,成都就是首个新履。
从行政区划概念上讲,我曾经在重庆跑过两次马拉松,但那是直辖市,不算去过四川。此行成都,填补了我跑马拉松省份空白。
17日比赛当天,气温摄氏11°到14°,局部有小雨。比赛8点开始,气温刚好11°,只是湿度大些。赛会的组织工作很利落,全场国歌唱罢,首长发言简短,在众选手和主持人倒计时的呐喊声中,比赛准时鸣枪起跑。我和郭律师、张伟三人,枪声响过只30来秒就一道冲出起跑线。
根据今年比赛安排多、体能消耗大的特点,我参赛追求的目标成绩,以不超出3小时50分的年龄组精英选手标准为底线,除了草原跑或者带越野线路的比赛外。成都双遗马拉松,要在3小时50分内完赛。
郭律师和张伟赛前表达了同样想法,三人组成一个团队一起行动。
赛道从凤凰体育场出发,沿着彩虹大道南段一溜小上坡向前推进,跑了1公里之后左拐向西,进入都江堰大道,不到5公里就到了都江堰景区,我们穿过宝瓶口对岸的离锥和飞沙堰,再过鱼嘴磨儿滩上213国道应急通道,大约8公里左右赛道再次左拐一路南下,进入环山旅游公路熊猫绿道,沿青城山路奔建福宫而去。
选手们完全置身在壮阔的都江堰和幽静的青城山美景中,这两处隔江相望却让我们一路亲聆悦跑的世界文化遗产,令人神往,让人陶醉。满江的水,满眼的绿,潺潺的溪流,淡淡的草香,笔挺的樟树,苍劲的楠木,还有珍惜的唐杉珙桐棕树,还有遍地金黄的油菜花,……。
成都双遗马拉松赛道堪称绝美。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我在奔跑中追索领悟着她的深邃蕴润和博大精深。
大概因为已经办了好几届比赛积累了经验,赛事规模控制合理,加之采用三枪出发制和赛道分流,即使在较窄的赛段上也没有出现拥堵和碰撞。
我的佳明表计距离开始有些毛,10公里的时候多出大约50米,10公里后逐渐扩大距离,但到了15、6公里之后超出的距离又开始缩小,跑到20公里计时地毯时,表计距离也恰好是20公里,与官方赛距回归一致,我的表计时间与官方随后发布的计时,同为1小时46分18秒,一次美妙巧合!这第二个10公里,我们用52分31秒跑完,单位时间全程最快。就是在这段赛程,我闹了个乌龙预言:我告诉郭律师,照现在速度跑下去,我们在30公里就能追上太阳石。话音刚落,太阳石从后面蹭蹭的追上了我们!
早在10公里郭律师渐渐提速领跑开始,我就知道3:50已经不是我们的完赛目标。我们以5分22秒平均配速跑完第一个10公里就进入3:46完赛平台,20公里时的平均配速又提到5分20秒,已经在3:45完赛平台上,我和郭律师都惯于后程发力,张伟的表现也很正常,这是三人伴跑的最理想状态,而最希望这样持续跑到底的,就是我啦。因为三人中郭律师几个月来持续的状态颇佳,根本不甘于3:50完赛,早早领跑后,在后半程几度回头慢跑等我,一直轻松自如,张伟正是状态巅峰期,虽然在30公里过后出现极点,但是去冬今春努力坚持的效果随后体现出来了,35公里左右又焕发青春斗志,伴跑到底。两伙伴激励着尚处新恢复期的我不懈怠地前行,将预期的完赛时间大大提前。倘若是我自己独跑,我不会这样努力严苛,这是团队的力量,感谢郭律师,感谢张伟。
赛会没有设置半程计时点,表计到达21.1公里时,我们用了1小时52分06秒。赛道在将近23公里的时候再度向西,一路上坡至青城山建福宫山门。赛道右侧的图板提示:前方连续上坡。
我之前观察到了赛道向西拐弯后,左侧回程的路牌是26公里处,我当时想,不就是个1.5公里的上坡嘛,比大连滨海路肯定差远了,怕啥!但是越觉得不起眼它就越厉害,这个不怎么长的上坡赛段,让我跑的很沉重,给我顶出了一头汗。这段路上,郭律师和张伟一直在我前面20来米,跑的很坚定,24.5公里左右到达坡顶建福宫折返。这儿是赛道最高点,但海拔不高,只有780米。我又渐渐跟上了俩伙伴。
整个赛程中,24、25这两个1公里,一个跑了5分54秒,一个是5分45秒,为全程最慢。
26公里再过赤城阁,赛道右拐向东一路下坡,到30公里前,又开始一波一波的小起伏,第三个10公里,用时53分02秒。赛道到34公里的玉沿路路口原路折返,跑到东软大道将近40公里处。这一段约有10公里的相对坡小平缓的赛道,也是我们三人持续发力,保持配速的赛程,我们超越了许多选手,平均配速也提到了518上下。
赛道的尾程又是上坡,从39.5公里开始,这个上坡让配速掉到5分33秒。终点前将近1公里,赛道右拐进入了迎宾大道,我们三人相互鼓励着,加速向青城山新山门终点冲去。
最终,我们三人同时以3小时43分04秒的相同成绩完赛,我排男子第979名,全部选手第1024名,赛会未列各年龄组排名。
这是一次接近匀速跑的前慢后快的比赛过程,后半程用时1小时50分58秒,比前半程只快1分08秒。四个10公里赛段的耗时数据是:1-10公里53分47秒,全程最慢;11-20公里52分31秒,全程最快;21-30公里53分02秒;31-40公里53分07秒。
3小时43分04秒的成绩,将我赛前目标提高了一大截。
成都双遗马我首次调整了补给次序,未在5公里吞盐丸,而是延迟至10公里先吃了能量胶,20、32公里再各吃一支胶。盐丸补给分别是15公里1粒、25公里2粒、35公里1粒,总的4丸3胶未变。途中补水较少,主要是无需求,可能是气温不高,速度不快的原因。
赛中身体反应正常,除疲劳感沉重感外,无局部伤痛,担心的右膝盖老伤无恙,赛后未有明显酸胀,次日与郭律师晨跑再度放松。
当然,回首比赛情景,在愉悦、快乐、轻松的背后,我依然带着春风中的倦意和恢复期的迟钝,春困秋乏夏打盹,老了觉少也一样,再度恢复需要时间和过程。实践证明:两个月来一直没做负重深蹲训练的我,把自认为有针对性的小力量练习放在赛前六天的周一来做,晚了!30+30个12公斤两组,50个20公斤一组。这样本来正常的负荷,做完也没啥反应,甚至周二晨跑前也没明显感觉,15公里跑完才出现明显酸胀,周三周四酸胀继续,直到周六仍未完全消失,期待的比赛中上坡赛段轻松有力,却成了沉重和僵硬,事与愿违。如果提前两三天做,情况会好得多。
成都双遗马拉松之行,得到雨佳及其亲人的盛情款待与关照,在此致谢。
成都与敦煌,两个双遗马拉松,算是都实实在在地体验过了,不同的经历与体会,同样的满满收获感。
跑马拉松,总让我在相同距离的42.195公里奔跑中,感受迥然不同千姿百态的心灵与肉体的充实。新鲜、新奇、陌生、独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我时时处处觉得自己总在学习环境中,自己还是个学生,还在明亮的课堂上,在知识的书卷里,聆听、觅览。虽已不是芳华时代的青春校园,而是半个世纪后的花甲马拉松比赛中,但却都那么快乐幸福、愉悦轻松,前者有些懵懂,后者却很清醒……我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学生!
这辈子,还有比学习更幸福的事情吗!
78场全马比赛,伴着逝去的光阴已成往事,已成晚年生活的宝贵追忆。而马拉松运动也已经从十年前的小众选项,变为越来越多人们的选择,我庆幸自己走在了自己的前头。
虽然在14亿人口大村落里,跑马拉松的人群还只是“一小撮”,但它的参与人口正呈几何级数增长着,我荣耀地看清了自己所尽的微薄的推波助澜作用。
带着清醒和觉悟迎接晨曦的人们多了!追求卓越自己,展现生命尊严的人们多了!
马拉松正在介入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中,影响或者改变着人们的身体、心理,认知和未来。
马拉松不是事业是人生,人生无需夸夸其谈,而需脚踏实地做事情。
我安静地满怀感恩之心在这股人流中奔跑,自信自为自豪地奔跑。
回首自省,说过的大多无用,做过的没有没用的。
就算智能+,就算5G普及,马拉松还是要迈开自己的双腿,一步一步跑下来才算数。
还是重复我的那句老话:马拉松不是侃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马拉松归根结底是跑出来的。
我正在受用已经产生和仍将产生的马拉松运动所带给我的健康、快乐、幸福、年轻……。
那么宝贵!
那么丰盈!
那么蓬勃的生命!
江 洋
2019年3月22日于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