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看到我班一名同学在日记中写他“骗”零食吃的小故事,我不禁哑然失笑。脑海中不自觉浮现出小时候对吃的记忆来。
我们小的时候,可吃的东西屈指可数,美味的食物更是难得一见。印象中,一群孩子总是在玩儿的时候,琢磨着上哪儿搞点儿吃的。
过年时节,可谓是美食大丰收的时候了。一进腊月,家家户户的年味儿就飘满大街小巷。进城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谁家不备点年货呢!尤其到二十之后,年味儿更浓。我能发现的变化,就是我家条几上偶尔会出现几个颜色鲜亮的袋子——橘子粉、麦乳精,我隔着袋子都能闻到酸酸甜甜的味道,真馋人!等大人什么时候在边上剪个斜口后,我就会趁大人不注意,在喝水时往里倒一些,黄黄的橘子汁溢出酸甜可口的橘子味、奶白色的麦乳精透着一股浓浓的奶香,一直从喉咙口甜进自己的心里!那几天,我们就会找各种理由,不停地往肚子里灌水......
悬在半空中的篮子,也是一处藏宝地。里面会有二十三送老灶爷的糖瓜儿,有家人为除夕上供准备的“小果子”......可不到日子,我们是绝不敢碰的。上供结束后,我们会哄抢那些供品,糖瓜儿吃到嘴里把牙齿粘的“咯咯”响,其中还有一些感觉沙沙的咯牙的东西,我并不喜欢(这可能就是,得到了,感觉也就那么回事了吧)。
除夕晚上,是最让人激动的时候了。谁家都会备上瓜子、糖、炒花生......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小食品,现在却是可以甩开腮帮子大吃特吃的时候了。塞上满满的两口袋,摸黑出去,呼朋引伴的在大街上吃着、玩着、笑着、闹着,家家街门口都布着小小的红蜡烛,一闪一闪的,仿若仙境,我们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大年初一,年终于到来了。我们早早地起床,穿上崭新的衣服(这是有讲究的,母亲说,新年的第一天,必须里里外外都是新的,这样才能整年都穿新衣服)。这时候家人都要去拜年,我们也会跟在家长的屁股后边,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小时候,总觉得别人家的东西是最好吃的,所以,为了能“捞点儿外快”,屁颠屁颠的跑得欢着呢)。每到一户人家,大人磕头、拜年、说祝福语,而我们则会一窝蜂的往前凑。被祝福的老者,此时都是眉开眼笑的,总会拉着我们,拼命的从自家的堂桌上抓出可吃的东西往我们手里塞。拜年走上一圈,总会收获的“盆满钵盈”。偶尔得到几个稀罕物,小朋友们就会亮宝似的凑在一起,从兜里掏出自己的“战利品”,一一摆放在那儿。有时遇到自己喜欢的,还会跟别人交换,幸福感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那时候的人,可真容易满足啊,得到一点儿东西,欢喜之情就溢于言表。虽然物质匮乏,感觉人与人之间心离得真近啊!
好怀念那时候,浓的化不开的年味儿,幸福的一塌糊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