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国跳跳
写在前面
平凡的世界,你或许没看读它,但一定听过它,而且我相信你意识形态中的平凡的世界一定是好评如潮的。
我的解说不一定能够与你有共鸣,但既然有幸被你点开,就有理由让你不后悔。
关于这部巨作,我并非第一次看,而是年年必看,迷茫之时必看,尤其当我在现实世界中遭受挫败,我都要在书中找寻迷失的道路。
我将它视作我人生道路中的指南针,远方的一面旗帜。
除了看书,我也看根据原著改编的电视剧,我感谢毛卫宁导演,就像路遥感谢吴天明完美地用电影的形式展示了他的《人生》一样。
所以如果你觉看书累或者不方便的话我建议你完全可以用电视剧的形式看这部小说。至于我,手机里至今存着部分剧集,时不时翻出来细品。
下面就开始谈谈本人之于路遥这部长篇巨著的鄙陋认识。
你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
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过的不平凡。孙少安,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这个家庭时常因不能吃一顿饱饭而发愁。
但就是在这样不能再平常的家庭里,少安十八岁便被大家推举为生产队长,而且受到金田两姓的敬重。
大锅饭时期,这个后生的生产队年年都是村里最精干最“富裕”的,自然出粮也是最多的,把金俊武手下的生产二队远远甩在后面。而政策一变又能眼疾手快地弄起砖窑,为全村人谋福利。
这是一种不甘平庸,也是一种情怀。
少安不满足于做一个农民,或者说普通农民,这种压力不仅仅来自这个烂包的家,还有整个双水村,所以这更是一种情怀。
这就像我们不甘于做一个普通世人,谁不希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呢?但又有谁能在暴富后想到两旁世人,甚至更多穷人呢!
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不可能!
但如果仅限于不甘平庸这种品质,这种所谓有能力的“能人”又会多起来。
握不住的沙就扬了它吧
少安和润叶之间的故事是最让我揪心的,同时也感慨由于时代造就的生活的无奈,贫穷是本质。
少安面对润叶爱的呼唤,他多么想给予回应,但最终还是妥协了。
这并不是不爱,而是深爱润叶的他不愿意润叶跟着自己受苦,他自知自己再也配不上她了。
真正的爱情是利他的,尽管少安和润叶从小青梅竹马,尽管润叶不嫌贫爱富,可那又怎样?
相比让她跟着自己背朝黄土面朝天,他更愿意看着润叶在城里舒服的过日子。
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有时候,解脱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总得有个一生为之追求的事业
高中毕业后的润生,以一句“我太喜欢军装了”选择了从军路,选择了他可以用一生为之奉献的事业。
即便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要经受炮火的洗礼。
而少平在一波三折以后也终于鼓足勇气迈出了他那如灌了铅般的脚步,履行了那时扒火车走的诺言,去寻找他的世界。
田福军,在政治风浪面前屹立不倒的人,一直以来为了实现让人民从黑面膜到白面膜的理想而努力着。
就连恓惶革命家孙玉亭也都是自始至终矢志不渝地营务着心中那份伟大的事业——革命事业
从军是润生的事业,找那个未知的世界,是少平的追求,而田福军,心里一直牵挂着他心中的人民。
那么,你呢?
爱你所爱
当你无法抉择时,请放纵自己的天性。
人的一生何其漫长,有多少机会遇到让自己动容的人,人潮中又有多少是有趣的灵魂。
况且我们谁也不知道未来是个什么样,既然如此,就先把火烧起来吧,管他呢!
我对晓霞因为胆怯没有在毕业离别时向少平告白而感到惋惜,同时也为后来晓霞冒雨告白感到欣慰。
所以如果当你为爱情的开始与否焦虑时,听我的,不如先把火烧起来。
拥有独立的人格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让少安十三岁便辍学回家务农,贫穷使他失去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贫穷使他不能与心爱的润叶结婚,贫穷……
更重要的是,贫穷迫使这个年轻人撑起整个家,愈加老练、独立,这包括他十八岁当生产队长,年纪轻轻树立了一河沟的威信,争下一河沟好名声。
有些人处在困境中竭力想要逃离,也有些人处在困境中,将这种不幸当做幸福。
我的童年,小学起便需要自己做饭,烧水,做家务,等待在外劳累一天的父母回家吃饭。
我从不抱怨生活,我感谢生活给予的痛苦与欢乐,是它们教会我成长。
劳动使我们过的更为充实
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能活得更为充实。
高中毕业回村后,少平不缺糊口之食,他完全可以答应少安一起经营砖厂,轻松的多,赚的也多。
但他宁愿在外面揽工搬砖背石块也不愿意回家,在煤矿中,即便他深知其中煤矿死人是常有的事,也依然坚持做一名掏炭工。
在他眼里,劳动得意义已经不是单纯为了生存,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劳动给他的充实感是其它物质无法给予的。
我们暂且将它称作:劳动的意义。
生离死别,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课题
“五雷轰顶,此时的田福军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痛,晓霞,我亲爱的女儿,对不起……”
晓霞的牺牲无疑给了雷打不动的铁人田福军当头痛击,使他再也平静不了。
少平站在火车站门口的橱窗前,当他的双眼映入“本报记者田晓霞在发出这条消息后,在抗洪第一线英勇牺牲”字眼时,天上正响着惊雷。
此时此刻,少平的天塌了。
再也无法安抚自己失控的情绪,一路上,他设想了千百种晓霞生还的可能。
但这只是他的心一厢情愿罢了。此刻,我理解并同情他。
当得知晓霞被洪水卷走后,我的心情大概和少平一样,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往日站在原西中学操场橱窗前的阳光可爱的姑娘,她还在那读报。
虽然我们都不愿意相信,她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但是,我多么希望,这个发光的姑娘还生还着,也许在某个地方上了岸。
然而此刻我多么希望自己置身那个年代,自己就是那个拉她上岸的人。
接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末尾回忆起那段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仿佛又返回到了那个年代。
回忆起那座九级古塔,洒下青春的高中,那位老是躲起来打饭的青年,还有那片劳作的土地。
那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艰难,难的只能用穷字来代替。
真正的苦不是累也不是饿,最难熬的是心里苦。这或许就是少平想退学以及少安十三岁回家务农的原因吧。
黄河水总有清的一天,人不能穷一辈子。
我的爷奶没有什么文化,没有用这样哲理性的话教育他们的儿女,我的父辈。
但我喜欢听爷爷讲家史,所以我知道爷爷那一代非常穷,可他们用双手供养着三个儿女,并且让其中两个上了大学。
如今我们整个家族都迁居在一个小城,早已摆脱贫穷。
写在最后
人是情感动物,常常为情感左右,说着说着,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那个年代,成了这其中的一个角色。
思绪万千,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结尾,头脑里一直飘荡着少安哥常唱的信天游。
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
咱们见不上个面面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个话儿哎呀招一招个手
瞭见那个村
瞭见那个人
……
期待、甜蜜、无奈、悲恸、绝望、奋斗……
这些生活的旋律,将永远的流转在生活这首曲子上。
如果可以,听完曲子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