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朋”是同类,是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那是人生一大乐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那不才是君子吗?
这后一句才是重点!人人都熟悉前一句,因为不管什么人,都有共鸣。
“人不知而不愠”,这问题就大了,我们都是“人不知而愠”,人家不理解自己,就郁闷,就生气,这是人人都有的毛病!
但是我们学习呢,往往是自己有病的地方,看不见病,也看不见药;没病的地方,倒是喜欢得眉飞色舞,那就是不进步的原因了。
人不知我,不知什么呢?
从孔子来说,是自己学问太大太高了,别人理解不了,你怎么跟他说,他也不懂。终于,他以为他懂了,其实他“懂”的,根本不是你说的那回事!
这时候,不生气,才是君子。
我们常常训斥下属:“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或背地里埋怨客户:“唉呀!我简直没法跟他说!怎么说他也不明白!”
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别人知道的事,我们又都知道吗?
不要认为别人跟自己一样,我知道的,人家就有义务知道;我认为很简单很简单的道理,别人也应该明白。也有一些对于别人来说很简单的事,我们根本弄不了呢!
还有一种不知,是所谓“怀才不遇”,我有能力,但别人却不知道,上级不知道,于是愤激在心。
家庭矛盾,男女恋爱,怨恨的根源都在“人不知而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话说透了,就是要切记体察,时刻注意,修习实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阿弥陀佛”去念、去练。
学习华杉老师的分析感觉非常透彻,自己也有思考,我主要思考的地方在于:换位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环境中,塑造了不同的我们,在不完全了解别人的前提下,私自对别人下定论,是一件非常不妥的行为,我们更应该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别人的感受,做到感同身受,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开阔、更豁达。
关于学习,我自己也感觉到存在的问题,但是自己发现问题、纠查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更应该时刻保持注意,刻意去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