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故事三幕:背景,主要人物,采取行动
“你为什么会选择我呢?”
“14年暑假时,有一天我做梦梦见你背我,我趴在你的背上感觉很有安全感,醒来的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可以试一试。”
这里用了故事的方式:时间+一件小事+适当的修辞+承诺行动,十分完美,这远远要比回答“我喜欢她的善良美丽”更有说服力。
3.好故事两大标准:
a.充满未知的故事(两大要素:奇怪事件,意外转折),
例如,“一个9岁的小女孩躺在病床上,看着疲惫的妈妈趴在自己身边睡着了,于是,她悄悄地从枕头底下拿出了一本魔法书,跟着书中的做法,她慢慢地看到透明的自己……”这就是一个奇怪的事件,可以说充满诡异和神奇色彩,自然就吸引人们看下去。
b.发生在你身边的事
当你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加入真实的故事,就能够在情感上迅速触动对方,形成情感共鸣。与女性沟通时,要侧重于情感上的沟通,而与男性沟通,则应该尽量简洁扼要,让其记住要点。
4.烦恼的四大框架
5.牵引句打造开放性故事
局限性故事包括:
围绕说者个人的故事;
大家一听就知道结局的故事;
不能引发大家思索的故事;
无法产生互动的故事……
开放性故事包括:
与听者有关系的故事;
引发听者思考的故事;
结局多样化的故事……
(1)演讲中的牵引句用法
假如你是一个讲师,在讲座中需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大家的关注,让别人信任你,你可以这样利用牵引句,用一句话快速地直达听众的内心。举个例子,我曾经在一个演讲中就这样做过,我在讲故事之前先对大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今天要讲的故事可能会影响你们的一生。”
(2)社交中的牵引句用法
在社交中,我们也经常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魅力,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或者说服别人。
乔布斯在2004年参加洛杉矶的一个宴会上曾这样吸引了参与者的关注。当时,苹果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红”,为了吸引更多上层人员的关注,乔布斯通过一个故事讲述自己来参加这次宴会的趣事。他为了激发大家的参与,使故事展向开放的局面,他是这样说的:“你们来猜一下我刚刚遭遇了什么。”
这个牵引句一下子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很多人纷纷开始猜测他遭遇了什么,就这样,乔布斯与宴会上的人侃侃而谈,交流十分融洽。
(3)私密环境中的牵引句用法
这时候,你需要利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好玩、有趣的人,并且对你产生信任。
比如:‘’给你讲一个我长这么大做得最糗的一件事,其实这件事你也知道的,就是那次我们在联合创业大会上……”通过这个牵引句的引导,我的朋友逐渐被我吸引到了故事上面。
6.站在对方角度表达观点
(1)故事要有同理心(Empathy)
在这里,同理心主要是指讲故事的人要具备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的能力
(2)故事要有故事线(Story Iine)
我所说的故事线,其实就是故事展开的逻辑。
一般的故事都有一个大体的逻辑,也就是故事线,即开场、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当然,现实情况中讲故事时,要根据情景、人物等变化对故事线进行一些变化。
故事线的作用是可以“牵着”对方,让对方跟着你的逻辑走入你的故事里
(3)故事要有全局观(Big Picture)
所谓故事的全局观,是指讲故事的人要具备看到所有相关信息及其之间联系的能力。换句话说,你在讲故事的同时,要将当前的变化时时与你的故事联系在一起。
好比很多破案的侦探在分析案情时,总是将与案情有关的照片和文字粘贴在墙上或者黑板上,以此推测更多可能性。
要想站在对方的角度讲故事,也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有全局观,知道应该如何部署和规划你的故事,知道哪些因素和条件可以加入到故事中、哪些对对方是有利的、哪些对对方无用等。
7.后果、后患、后怕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指我们在讲故事时要注意摆后果,用后果让对方先害怕,从而才能真正有意识地去听我们说过程。我见过一位比较“个性”的妈妈,她的儿子每天放学回家都喜欢趴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这位妈妈很清楚,这样下去的结果是孩子的视力会变差。但是,跟孩子讲道理根本没有用。于是,这位妈妈就配了一副近视眼镜给孩子,让他戴着眼镜看电视。孩子戴上眼镜之后,开始头晕,看东西十分模糊,非常疲惫。此时,这个妈妈再对孩子说以后老看电视,眼睛就会近视,就必须戴这种眼镜。孩子自然就愿意接受妈妈的劝告。
孩子太小,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很多道理他们并不懂。因此,在说服他们的时候,最好让他们直接去体验后果,让他自己去体会,最终让他感受到后怕,这时他就会接受你的观点。
8.用音频,视频,ppt等为故事增色
9.五讲
创始人,情怀,历史,消费者,文化
丘吉尔曾说过:“说服一个人可以讲故事,讲神话故事不如讲历史故事,讲历史故事不如讲道理,讲道理不如讲身边发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