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任,是一种美德。一个人从懂事起就被不断教育要有责任心,做事要负责任。上学时,能放学留下来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会被老师表扬戴小红花;工作后,能认真仔细的把每一项工作都完成好会被领导同事树为敬业模范;成家了,把老婆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会被邻居们看作是“中国好当家”……“责任”已经深入到我们骨子里,成为一个优秀人生的标签。
我自认也算是一个比较负责人的人,每次写简历都会在“自我评价”那一栏里填上“有责任心”。但现在,我却越来越反感那些插足了别人“担当”的“责任”。
1
有一位阿姨,兢兢业业的干了几十年,终于光荣退休了。家里孩子已经成家立业不需要父母再牵挂,自己和老伴又都有一份稳定的退休金,大家都认为她可以轻松的享清福了。可她却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省吃俭用,在外兼职赚钱。不了解的人以为她是守财奴,了解的人才知道,她省下来的钱都接济给她唯一的弟弟。
弟弟夫妻两人早在90年代末国企员工下岗大潮中失业了。在这十几二十年来,阿姨不断的拜托人帮弟弟联系工作。可她弟弟要么嫌弃工作不体面,要么抱怨工作太辛苦,再要么就是太难做学不会。总之,没有一份工作能干得长久,生活过得捉襟见肘。阿姨只有不断的把自己辛苦攒的钱接济他。
有人劝阿姨,俗话说救急不救穷,你又何必给自己这么大压力呢?阿姨总是回答:谁叫我是他姐姐呢,既然没能力帮他找个好工作,只能出这点力了。我不帮他谁帮他?真是血浓于水呀,但是我想说,你弟弟就不能自己帮自己,靠自己过好点的生活吗?
2
公司每年都会开展师带徒的活动,就是给每位新员工找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进行传帮带,一年之后“出师”。
去年又进了一批新员工,人力资源部经理开始在新人中物色人选,准备作为自己部门的后备人选。几天后,她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亲自担任她的师傅。
三个月过去了,这个小姑娘丝毫没有转正的迹象。原来这个姑娘虽然性格开朗,容易跟人打成一片,但是工作态度实在太欠缺。比如周末需要加班,领导通知她的时候,她当面拒绝,理由是要和朋友出去吃饭;让她处理一份文件走网上流程,她看也不看就把一份空白电子文档发送到总经理邮箱;最惊人的是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她还把公司名称写错。总而言之,这个姑娘工作十分不走心。
人力资源部经理依然不动声色的安排小姑娘做些不重要的事情,但我们都知道,小姑娘呆不长了。
年中的师带徒点评会上,总经理问人力资源部经理为什么没把小姑娘带出师。这个工作了二十多年的HR平淡的说:有些事情,她应该小时候在家、在学校就学好的,而不是到工作岗位上来学。既然当初她父母老师没有教好她,我认为我们也没有这个义务。公司不是学这些的地方。这是我听过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说的最精彩的一段话。
3
我上大学时,有一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表出来后,我发现我有一门课的成绩居然是空白。我去找学习委员和辅导员,一番打听才知道,原本我是有成绩的,但是教学办公室抄写登记分数的时候,把我的名字看漏了,自然就没登记分数。
这件事应该属于一个教学小事故,所以没有人愿意负责。大家明明知道我有成绩,就是没人给我补录上去。如果继续没有成绩,意味着我要在下学期重修这门课,我当然不愿意。学习委员告诉我,这件事得你自己说办法了,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当时听到这样的话,我讨厌了学习委员整四年。
最终,在经历一番周折后,成绩的问题解决了。再回想起学习委员的话,其实她说的很对。我的成绩当然是我自己的事儿,跟她没有一毛钱关系,难道还要她去解决不成?
是谁的事,就是谁的责任,;是谁的责任,就该他自己担当,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庖。不要想着推脱自己的责任,也不要试图妨碍别人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