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再读了一遍《此生未完成》,虽是再读,却一页未拉。
四年前读,印象中留下的确实是“关于都市人健康话题的新闻快餐”,聚焦的还是33岁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女博士过劳致癌的标签,所得也就是不熬夜、平常心、别乱吃等等的速食结论。
这次的细读,也许四年,多了身边的生老病死,多了更多的力不从心,多了人生无常的思索,这次读书,给我的感觉如后记中编辑感言的一组词:勇气、激励与爱。
勇气:无畏施
作者的前30年,是让人羡慕的顺风顺水,快乐无忧童年、智情双商俱高、学业爱情美满,然而命运善嫉,所有的美好在查出即为癌症晚期的刹那止步,仅从文中的零散描述中,看看癌症到底有多痛:
一日几十次呕吐,我几十次地痛到晕倒。
清扫工拖把碰到床脚引起轻微震动,我都会因为癌痛而晕死过去。
没有人知道乌骨人是什么滋味,稍微动一动感觉就像锈锥钝刀在磨筋锉骨头一样的往死里痛。
金医生倒吸一口凉气,盯着光头很慢很慢说出一句话:“一般人,这种情况下,痛,都能痛死”
在无边而无助的疼痛里我似乎看到属于我的那盏生命的油灯,一点点黯淡一点点泯灭。
文字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到那种煎熬的痛苦与无助,确实太疼了、太累了、太苦了但正是在这样的痛苦中,作者用生命的最后5个月,写下了70多篇生命日记,这种无畏施,没有一种侠的精神,是没有这种勇气的。
弓虽强,石更硬,作者用自己的最后虚弱的生命之火,为我们照亮了前行中的暗礁。
激励: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后,我突然觉得,一生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
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或者,生命终点的回望,并用精炼的文字描述出来,才是对后来人最大的激励。上面引述的这段文字,断章取义的看,很有不负责任熬鸡汤的嫌疑,似乎教人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只有放在全书中去读,才能明白,这是对人最大的激励。
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还在为纠结到底读哈佛还是麻省的博士好,但大多数人只能在二三流院校毕业,二三线城市混着日子而已。虽然,很牛逼的人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对的,刚出校门,尽情折腾吧,反正那个时候,我们都是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
已过而立飞奔不惑的我们,收回诗和远方的念想,活在我们的苟且下,或是才是该有的幸福。“该有的日子会那么一天天过去,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理应是现实生活最平稳的底色,至于人生梦想,且做个信念,有如锦上添花的金丝线,若不得机会绣上去,不添花也没有啥,也罢了”,毕竟,人不能没有心气儿,却不是仅仅活那口心气儿。
爱:永远在那温暖眷恋的家
带给我更多感动的,还是第四部分《故乡》,母亲的消沉空落、姥姥舍不得吃放过期的盒装点心、再也无处安放的枫斗、未及亲送的姥姥外公、呵护长大的表哥、五年欢乐的“四眼”小狗,一个个的故事里,是那种最常见也再也得不到的温情幸福。
看这一章,羡慕并想念自己的亲人,怀念爷爷在我6岁时送我5毛钱巨款的圆珠笔,怀念与外公地图前畅想等我混好了带他去哪里旅游,所有这一切,都只能怀念了……想吃妈妈做的手擀面,想吃爸爸做的蒜香鲤鱼,想跟弟弟聊聊他的工作,我是太久没有回家了……
正如扉页作者简介中说:她带走家人的思念和不舍,给我们留下坚强的力量。
是的,作者此生未完成,而我们,虽然还有各种艰难与不满,毕竟,我们庆幸还健康、还活着,所以,余生,别再给自己留遗憾,对健康负责,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好吗?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