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快乐成长就是让孩子时刻都快乐吗?
快乐教育更确切地说应该称为获得快乐的教育。它并不是让孩子一直快乐,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获得快乐,这才是快乐教育的应有之义。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不快乐的时候要抓住机会,帮助孩子获得成长的能力。
成长中没有绝对的快乐,那些不快乐中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教育契机。成长意味着变化,孩子必然要经历身体的变化、认知的变化、社会化及情感的变化。
适应性强弱取决于孩子自己的个性 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不是唯一因素,而是重要因素,决定了孩子面对变化带来的压力是否有良好的适应力。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受到五大环境系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包括微观系统(家庭学校同伴)中介系统(父母与学校的联系,学校和同伴的关系等)外在系统(社区发展,医疗条件,媒体等)宏观系统(文化传统,社会价值等)和时间系统(时代的烙印)。家庭是微观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他因素对一个人的发展会起到直接或间接作用。因此,很多事情不在父母的绝对掌控之中。从长远来看,父母能做的并不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保护圈,而是努力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其他因素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成长就是适应变化,父母对孩子的支持,亲情是帮助他们适应的良好力量源泉。成长既然面对变化,那就不可避免要面对挫折,伤心害怕等情绪。
欢笑和泪水对一个人的成长同样重要。
2-6岁期间,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对父母的夸奖特别敏感,会体验自我意识情绪。良好的体验促进自我概念发展,反之会伤害自我概念的发展。如果经常遭到父母的负面评价,他们会认定自己不是好孩子,从而对自己的表现无所谓或故意和父母唱反调。如果父母的评价对事不对人,如,你这次这么做了,想想看,以后还可以用别的方式吗?这样,孩子往往能体会到合理适当的情绪,帮助客观评价自我,面对困难会坚持,并想法完成。
宝宝适度的内疚感能帮助幼儿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及人际交往的技能。父母不要担心宝宝体验内疚感或者羞愧感,不会有什么所谓的心理阴影。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进行适度的情感表达,适度的教养,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当他们做错事的时候,指出他们的行为对他人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你在滑梯上推她,可能会让她掉下去受伤。体验适度内疚感,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指出行为后果,并指出正确的行为及告知正确行为的理由,有助于儿童同情心同理心的发展。
作为人类就会体验各种情绪,体验越深刻就越成长人类。
在孩子不快乐的时候,要引导这个事情成为孩子成长及解决问题的机会。
吉诺特博士说过一句话,认真想一想,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高兴吗?不是,我们的责任是让孩子更好的长大成人。
父母可以抓住孩子,不快乐的时刻让孩子学习规则,学习思考,学习解决问题,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学会如何获得快乐,这才是快乐教育的应有之义。
让孩子快乐成长,应该着眼于未来
快乐成长,并不意味着眼前即刻的高兴。而是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观察和满足儿童自身的个性特点。获得尊重的孩子,他们的个性兴趣能力就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快乐的可能性就更高,发展也会更好。
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学习本身是快乐的,并伴随成就感。
知道边界和规则的孩子更快乐。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