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在外出的这些年都发生哪些变化了呢?
2020年1月23日,毕业前最后一次离家的我,时隔一年十个月之后再次踏上回家之路。时光荏苒,没想到出门前还是个大学生,再次回到家里已经成为职场人士。
我家现在是在贵州的一个二级城市里面,在6年前将家里的积蓄掏空购买了一套足够六口之家居住的二手房。购房前奶奶还没去世,现在家里成了五口之家。如果天堂也过端午,愿奶奶端午安康。
我是在农村出生长大的,这次疫情让我原本仅有7天的年假一下子变成了2个月。今天,来讲一讲疫情期间发生的事情以及看到农村发生的那些变化。
刚回到家,疫情就严重了,小区开始封锁,家家户户都被通知不得乱上街,除了必要岗位的员工,每天每家最多只能进出一人(购买生活物资,倒垃圾等等),进出除了等级身份外,还要严格的检测体温。那段时间口罩体温枪等等成了紧缺资源,每家药店都挂着已售空的牌子,网上也没了。商店里面除了纱布口罩也没有一次性口罩,更别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这种防护效果更好的啦。
疫情期间家里的状态
刚开始的二十多天里,我们家除了妈妈,因为是在城市环卫站工作的原因,每天都得出去。老爸,我和两个弟弟每天都待在家里,基本没出过门,每隔几天要出去倒一下垃圾,因为封锁的是小区进出口的路线,只留下一个出入口,所以倒垃圾不需要出小区。后来我们那一栋楼的大门也被管控起来,由不知道怎么产生的“楼主”,买了锁,配好钥匙后将钥匙分给每家每户,吩咐进出都得关好门。
在家这段时间,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家里的世界安静和祥。二十多天在家的日子,我巩固了不太牢靠的家常菜的做法,刀工也有了提升,游戏段位也上升的很顺利,下面分别说说这几个方面。
我最喜欢的家常菜的做法
排在第一的要数酸菜,虽然在哪都能看到酸菜鱼,也有专门做酸菜的,但是这些酸菜都是大叶子菜卤的,要么过咸过酸,要么就是菜没有劲道。下面说说个人最喜欢的酸菜制作,告诉你哪怕在贵州要想吃到正宗的酸菜也是要看运气滴。
酸菜的制作方法:
选材,用苦菜子——油菜中长得不好的幼苗和次苗;
滚烫,将摘好的苦菜子放入烫水中过一下水,时间不要太长,水不要沸腾但也不能温度太低,大概八十度或者九十度之间即可;
冲洗,过完了水,再放入冷水中冲洗或者快速的浸没水洗,如果一开始洗的仔细,或者菜本身不脏,这个过程可以草率点;
把整,清洗之后,拧干水分,将菜整理成一把一把的,方便装坛以及后面拿出;
装坛,将一把一把的菜放入坛中,玻璃坛或者土坛都行,这个没什么特别的讲究;
烧面水,用50克左右面粉,细的玉米面最好,与3千克~5千克清水水搅匀,在火上烧开,有条件的也可以使用粘稠的米汤;
酸本,这是成菜最关键的一步,需要从成品酸菜的酸汤里面舀出250克左右的酸本,所以哪怕在贵州能不能吃到真正好吃的酸菜,也要看主人家的酸本到底正不正宗啦。
在家庭条件不好的时候,还记得一个有相传已久的梗。当你家吃饭只有一个酸菜的时候,别人问你家吃了几个菜呀,你就回答:“六(卤)七(切)个菜。”怎么样是不是很形象。
每顿必不可少的是辣椒水(酱),或许是因为读大学加工作的两年,在外省吃惯了没有辣椒的菜,我回到贵州后一时间也无法习惯过辣的菜和过辣的辣椒水。为什么辣椒水也是个菜呢?还记得小时候,农忙季节没得人在家,肚子饿了,炒个饭,就着辣椒水就可以吃几碗,特别是蘸过的辣椒水味道更是美味,所以习惯使然,把辣椒水也当做一个菜。
辣椒水的制法也很简单,红椒自然风干后,放于煤炉炉盘烘烤或者放于铁锅中翻炒,吵到略微焦糊,自然冷却后用机器粉碎或者石臼舂碎,最后倒入碗中,加入盐、酱油、味精、蒜末、葱末、姜末、花椒油等等,加的东西可多可少,有就加,没有也行。
贵州的辣椒制法和江苏我吃过的辣椒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一个烘烤,贵州的辣椒经过烘烤,农村多数还被烟熏过,因此辣椒的辣度下降了不止一个层次,还将烟火的气息融入到了辣椒中,因此吃起来不会让胃感觉过于刺激。但是江苏这边的辣椒酱就不一样,基本都是生辣椒直接粉碎,拌上芝麻、植物油、盐等等作料就制成了,吃起来不仅让人感觉到特别辣,而且胃根本受不了这种刺激。
如果将贵州的辣椒比作智利的车厘子的话,那没有经过烘烤而成的辣椒就是山上的野樱桃。
其他贵州菜就不过多介绍了,疫情在家吃的最多的就是炒洋芋(土豆)丝、炒回锅肉、凉拌海带折耳根、渣豆腐、酸菜和老腊肉(蒸或者炒)等等。同样都是菜,自己做的和在餐馆里吃的味道完全不一样,想念在家的时光自己做饭的好吃,也为疫情结束后能够随时去餐馆吃饭的便利感叹。
摸一摸咕咕叫的肚子,咽一咽嘴里的口水,将思维转到即将会到的老家,让我们一起领略老家的那些变化吧。
我的老家在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下面的一个村,我五年级的时候就随着爸妈外出离开了老家,后面回去过几次,但是都没有时隔6年后回去的震撼大。还记得的当初在大学,自我介绍的时候,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不知道贵州,不知道贵阳,只知道历史书上提起的遵义。
不过这都是历史啦,过去的这些年,西部发展超乎所有人的认识,除非你以前去过,且最近再去过。不然你可能会对2020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产生质疑,或许你会对全中国平均户均资产300万感到困惑。虽然7亿农民以及3亿刚进入城市化,没什么积累的家庭都是被平均者,但我还是感叹国家政策的利好以及农村生活条件的变迁。我们从交通、水电和经济发展来看一下农村的变化。
交通方面,单从村里的交通来看,村与村之间实现了硬化道路互通,哪怕只有一户人家,只要有人住都会想方设法尽量铺设,原本崎岖的山路早已因为没有人走而被灌木和杂草覆盖。村里下一步的计划,是在几年内将能打通的机耕道全部硬化,争取覆盖到主要耕种地块,没有道路基础的,与各家“地主”联系沟通,没有工具,村里出钱租挖机工作,没几天就能将毛路铺平,等疫情已过就能开始硬化浇灌。
水电方面,电早在20年前就已经铺设到位,这次回去发现电线杆又换了一茬,在村里也安装了变压器,看来因为家家户户都是用上了基本的电器之后,用电负荷直线上升哇。水,自来水管道铺设到每家每户,再也不用肩挑马驮辛苦搬运,家背后那座大山脚下,刚新建没多久的蓄水池子,或许还在退耕还林之后再也不会因为缺水而干涸了。
网络方面,网络主线已经拉到了村里面,但是因为村里面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如果不是这次疫情,课程要搬到网上去上,我想家家户户拉网的计划还会被推迟一段时间,毕竟老人不会使用,小孩怕他乱用和沉迷之。农村也能够肆无忌惮的在网上冲浪,听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资讯,以及愉快的刷抖音快手视频啦。不过,农忙时节最好挑晚上的时候给亲戚视频,可不要让老人家干活的时候手忙脚乱着急才好。
经济发展方面,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网络越来越发展,大家观念的变化,更多的年轻人还是选择回到了农村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如果你有空,驱车去逛一圈,你会发现漫山遍野的水泥桩子,这些水泥桩子,就是卫城那边最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猕猴桃,牵藤挂果的支撑。村里面还为猕猴桃的物流运输建立了仓储冷链系统,保证果子在炎热的夏天不会随意变质。
耕种方式,机耕道的修建,让很多的人家选择不再花过多的精力养牛,而是直接购买效率更高的翻地机,收割稻谷的再也不是大块木板拼成的边长6尺的大斗,而是用上了小型收割机,只需要放上去,变换角度就可以轻松将稻谷收集在机器仓里面,不用花大力气,丢失的稻谷也少了。
大力发展的基建,将全国连成了一个有机体,随着各种交通逐渐铺通,点状分布的城市之间的连接越来越密切。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农村经济经济作物的兴起,物流网络的渗入,在全国各地都可以吃到老家直接邮寄的猕猴桃了。
感慨家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国家国力的突飞猛进,感慨人民生活逐渐富裕。
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标,哪怕疫情打断了我们的步伐,还是很有希望能够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