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读到的一篇关于独立性的文章,分享出来,值得不断的反思和观察身边的人事物。
独立的由来
独立的对面是依赖性,而依赖性怎么来的呢?
观察从小学到大学,老师办公室的位置来看依赖性,比如小学的办公室一般就在教室,以便可以随时照料学童,
而到而中学,一般离得更远,而到了大学,基本上就上课见到老师,后面很难在见到老师。
说明学习的过程中,与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学生应该是越来越独立,主动性
学校场景
而从学习的过程,在中国很容易发生这样的场景,老师一上课: 同学们翻开课本,第几页第几行,balabla的给学生灌输知识。
而学生是被动的去接受传授的知识,意味着学生没有主动去预习;
家长的场景
在看家长的处理学生的方式,就是你只要把学生负责好就可以了。其他一切,我家长来搞定的态度,更加滋长了人依赖性,
认为我要学习,其他的一切别人(家长)都要为我准备好。
以上求学的道路上形成的被动的,依赖的习惯会逐渐的形成强大的潜意识,并且很难自我察觉。
工作中的场景
如果这个习惯带到工作中去后,就会形成这样的现象:
一切都准备好,等我去上班。
别人应该把一切准备好,等我去上班
于是乎:
非常容易有推卸责任的习惯。把一切麻烦,不如意都归结公司,主管,其他人;
比如,一进公司,就认为公司应该如何如何,主管应该如何如何,同事应该如何如何。
都会形成这样的思维,一遇到问题,首先会想到, 他人应该如何如何,
而不是自己应该如何如何。。。
没有独立人格的人,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其他人来掌管
让我们进一步看看在依赖和独立人在同样的事情上的态度和做法,让我们更加清晰独立和依赖的区别。
独立与依赖
进入公司,人与其他人(部门)直接的关系,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中可以鉴别独立人格和依赖人格对这些关系的处理的方式的不同来展示出来,反应的工作的态度上
对其他部门
- 依赖者: 事情丢给其他部门后,随即松手不管。
- 独立者: 思考其他部门的特质,特点,将事情交给其他部门,也会及时的查看进度和问题。根据其他部门的工作状况,随时思考,注意周遭相关事物,预防问题的发生。
对待上级
依赖者: 对主管交代的事情不清楚也不问(只会在心里犯嘀咕),当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怪主管没有交代清楚,跟主管意见相左的时候,不提出来
独立者: 会对交代的事情弄清楚,不清楚也会及时的沟通清楚, 甚至会了解主管的脾性(人是无法完美的 &&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无法达到完美的沟通)根据主管的特点,来提出意见和看法等等。
对待下属:
- 依赖者: 别人应该下属训练好了交给他来管理,而他只是负责传达任务即可; 怪下属办事不利。
- 独立者: 会根据下属的特点,进行相关的交代,资质浅的同仁,还会带头带领他去执行相关的任务;根据属下的特质和能力,针对相关的事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交代;如果下属培训还未能达到要求,也会进行清理,不感情用事。
观察上述的现象,可以发现,独立的人,总是把大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责任性!),以老板的全局对事件负责。做不好,大家都不有问题。是具有强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独立人格的人是怎样?
主动者,就是让事情make things done,make thing on secudule,make things happen的人。
基层主管经常会对下属,手把手,具体如何操作的内容给下属去执行,而越高级的主管,一般交代的事情更为抽象,更为宏观,一般只交代方向和重点。而不是手把手教的人。如果没有养成主动积极思索的习惯,定是无法独立运营一个部门和组织的。
独立人格的人是以运营一个部门的方式来经营自己的组织,并对员工进行能力的提升 ,辅导部属,力求部属能力的提升。
识人与反思
认识人才方面, 可以以“责任归属”的话题来看应聘者的独立人格。
而主管自身,也要反思,察觉自己在的人格独立方面,依赖性多少?